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國家早前訂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香港特區政府亦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2035年前碳排放量減半、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此目標下,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香港科學園建立的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FLAIR),將創新科技應用於環保領域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致力研發針對業界痛點的平台解決方案,透過衍生公司將技術落地商品化。
FLAIR開發可持續發展平台,並創立起首家延伸公司綠色人工智能科技(Green AI),致力於將創新科技應用在環保領域,綠色人工智能科技提供廣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涵蓋電腦視覺、數據分析和機器人技術以及兩個關鍵產業,即可持續發展和數碼化。日前,FLAIR在第十九屆國際環保博覽上展出其UltraSORT智能回收分選技術,將技術成功應用於垃圾分類和回收,通過高精度的分析和分類,有效提升廢物管理效率,實現「落地」。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FLAIR)營運主管林浩諾在接受點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回收率較低,AI人工智能在環保領域的開發方面有很大發展空間,希望通過AI技術到環保領域提升香港的垃圾回收率。
垃圾回收產業鏈的上游,也就是垃圾分類儲存與投放,居民是這一環節的主要參與者。垃圾回收的下游,也就是垃圾處理,包括焚燒、填埋與回收。林浩諾介紹指,垃圾分類方面,香港回收率相比世界其他先進地區未如理想,強調存在很大進步空間。UltraSORT智能回收技術結合視覺傳感器和光譜分析儀,先以視覺傳感器區分不同材質和顏色的膠樽,並通過光譜分析確定物體的材料成分,實現更精確的分類。之後再以吹氣的方式,將不同材質的垃圾篩選至不同位置以進行分揀,達到每小時處理2至8噸的處理量,進一步降低对人工分揀的依賴,減低誤差的產生和工作環境不衞生的情況。
對於本港科技初創公司來說,技術成果「落地」和產品化相信是一大難題。林浩諾表示,UltraSORT這項技術現時未正式推出市面發售,但正在同一些本港企業進行合作,目前屬於應用的試驗階段,預計明年年初會正式「落地」。他提到,目前香港環保行業大部分由政府主導,坦言尋找香港本地客戶存在困難,但同時也認為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希望在商品化的過程中,有更多實際應用場景可以落地,幫助初創科技公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