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香港即時
3小時前
大公文匯全媒體節目《議視聽》今日(21日)邀請全國政協委員管浩鳴和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分享兩會感想。陳仲尼表示,本次兩會令人振奮,習近平全票當選為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當時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可看出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管浩鳴表示,此次去北京開會很興奮,在北京看到各族人民,感覺祖國是很包容的。
安達臣道奪命工傷|有關承建商暫時停工 勞工處調查意外成因
香港即時
3小時前
哈羅國際學校爆諾如病毒 41學生染急性腸胃炎
香港即時
3小時前
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港粵合作得天獨厚 風光無限
香港即時
3小時前
粵港發展各有亮點 鄭雁雄用一句古文形容兩地交流!
香港即時
4小時前
巴塞爾VIP預展首日亮點滿滿!絲襪與水泥間擦出怎樣火花
文化展覽
4小時前
中國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
中國即時
4小時前
感受四季之美 黑龍江向全球發出邀約
中國即時
4小時前
深圳推原創精品舞劇《深AI你》 文藝與科技雙向賦能 助力高質量發展
文化展覽
5小時前
5G突破空間限制 杭州亞運有望實現3D直播
中國即時
5小時前
貴州黔西市煤礦瓦斯事故搜救結束 6人遇難
中國即時
5小時前
國際
日媒稱岸田文雄抵達基輔 預計將與澤連斯基會談
國際即時
7小時前
每周最長69小時工作制引爭議 韓總統承認:超60小時不利於健康
國際即時
9小時前
日本外務省:岸田訪烏之後將赴波蘭舉行首腦會談
國際即時
10小時前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前往烏克蘭
國際即時
14小時前
伊拉克戰爭20年 美國罪不可赦
國際即時
14小時前
兩岸
兩岸即時
12小時前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將於3月27日率團來大陸祭祖、交流。兩岸關係專家、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季燁對本報表示,馬英九此行有三個「特殊」,一是身份特殊,二是時間特殊,三是行程特殊。「馬英九率團登陸,突出反映了島內有識之士避戰避險的努力,反映了島內民眾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此外,關於此次行程中涉及到不少兩岸青年交流的活動,他認為這有助於讓島內青年擺脫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污名化」宣傳教育,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真實的大陸。
《聲生不息·寶島季》三地開播 歌聲裏聽到時代脈搏
娛樂頭條
17小時前
國家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昨日表示,將推出多項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員往來的措施,包括優化簡易通關模式、加快推進「港車北上」等等。
各方意見普遍認為,組建中央港澳辦有利於進一步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更好地制定和落實中央對香港的各項政策措施、提升香港特區的治理水平。
在便利人員流通上,珠澳多個口岸已應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應盡快把這種便捷通關模式推廣至三地的其他口岸,便利三地人流往來。
受惠通關因素,今年首季「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躍升9.3點至39,反映香港出口商信心顯著改善,且料未來數月將全面展現通關所帶來的積極作用,但維持今年香港出口增加5%的預測。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上周,國家科技部與特區政府在京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科技基礎雄厚、高質量人才薈萃的香港成為國家創科生力軍,與內地在各方面深化科研合作,共享科研資源及成果,加速構建香港成為國際科研之都!
美歐金融風暴一發不可收拾,除了美國可能再有銀行出事之外,昨日瑞銀在無需股東大會通過的情況下,收購陷入財困的瑞士信貸銀行,但投資者持有的約1350億港元債券將變成廢紙。百年老店瑞信如此下場,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這場危機始於美歐央行發動的不負責任的加息政策,其溢出效應在各種負面因素疊加之下,很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金融風暴,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
當地時間3月20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專機機場,習主席發表了書面講話中指出中俄兩國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考驗的關鍵在於找到了「國與國正確相處之道」,並對下階段關係全面發展表達積極期許。央視新聞今日(20日)發表評論文章《中俄關係詮釋了「國與國正確相處之道」》指出,中俄關係在發展中愈加成熟、堅韌,樹立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典範。這生動詮釋了大國正確相處之道,對於當前變亂交織的世界來說,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2022年6月21日,美國涉疆惡法「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正式生效,全面禁止涉疆產品入境美國。這一惡法是對《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的補充和延續,其內容充斥着狹隘的冷戰思維和民粹主義,處處體現出謊言、虛偽與雙重標準。該法出台後,在拜登政府的遊說與脅迫下,部分西方國家紛紛跟風效仿,極力營造國際反華氛圍,企圖相互勾連「以疆制華」,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工聯會昨日公布一項本地人力需求調查結果,近9,000名來自各行業受訪的打工仔中,有六成認同行內出現人手短缺問題,分別有五成、四成和三成受訪者認為人手不足主要是「人工低、福利差」「工作條件差」及「沒有晉升前景」所致,逾半受訪者不同意擴大輸入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