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河北洪災善後 | 只要人在家就在 沐光而行從頭再來

巴中救援隊正協助轉移涿州的受災群眾。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記者 馬曉芳)河北保定涿州洪災已進入災後重建階段,清理消殺工作正全面展開。8月14日,河北保定涿州洪災發生已十多天,但涿州災區街巷裏,洪水過後的痕跡依然明顯。越來越多的災區民眾從臨時安置點返回家中,着手清理受災後的住所。記者現場看到,很多災民家中淤泥幾十公分厚,在太陽炙烤下,有些淤泥已經結痂變硬,極難清理。清理受損用品、沖刷淤泥、修復家園……這些洪水的親歷者守望互助,他們篤信,只要人在,家就在。

「前些年我租了一百多畝地開了間家庭農場,花大價錢配了台大馬力農用拖拉機,疫情這幾年農場經營慘淡。沒想到我的拖拉機能用在救人上,雖然救完人拖拉機進水得大修,但值得了。」駕駛這台拖拉機,王鐵偉7月31日從涿州城區積水路段搭救了數名趕高鐵站途中被困的外地遊客,由於長時間涉水行駛嚴重損壞,這台「功臣」拖拉機如今仍在等待維修。

做完手術就去一線救援

「水一直在漲,我看拖拉機實在過不了,就趕緊把船也給拉過來了。」另一位救人「功臣」則是王鐵偉平日用來趕海的一艘汽艇。王鐵偉回憶,7月31日晚自己的船是所有救援隊中最先進入深水區的。王鐵偉回憶,自己的船是所有救援隊中最先進入深水區的。「從涿州一中到大石橋,我駕船來回轉運被困人員,那裏的水流又深又急,一個浪頭過來,直接把我的船打到河道裏傾斜的電線杆附近,幸好有驚無險」。心愛的汽艇往返救人幾次後被劃破漏氣,王鐵偉由第一時間購買了第二條船,繼續轉運受困民眾。

「7月31號到8月1號的凌晨,是最難熬的一天。」在不到五公里的深水地帶水流湍急,王鐵偉的小船需要兩個小時才能走完,每順利往返一次,王鐵偉的船就能救出七八名受困者。經過一天一夜的奔波,王鐵偉成功接送了近百人,其間他的兩部手機還掉進水中無法找回。「拖拉機、皮划艇加上泡壞的兩部手機,換來幾十個老鄉平安,還有啥可惜的。」

「我的身體活動量大了還是有些問題,加上兩天一宿基本上沒喝水沒吃飯,救援回來後出現了便血情況。」參與救災之前,王鐵偉剛做完腎結石手術。得知洪水中有人受困需要救助時,他不顧身體裏還埋着引流管,就趕去了洪災一線救援。

「我是黨員,也是群眾,更是涿州人。這幾重使命和責任疊加到一起,讓我必須衝在前面。」王鐵偉回憶,2003年「沙士」疫情的時候,剛滿20歲的他就開始積極充當志願者。「現在我正考慮加入藍天救援隊,一定能幫到更多的人。」

川救援隊:幫到別人是幸福的事

這些天四川巴中公益救援隊負責人李白的位置一直在涿州災區內變化,晝夜不停地排水、組織機械清淤,用李白的話說「哪裏需要去哪裏」。

李白原本經營旅社,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從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他開始加入了志願救援的行列。「當時我走遍了所有的地震災區做志願者,身心受到極大觸動,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很大變化,就決定加入志願救援行列,幫助更多的人。」

李白時常感受到涿州當地災民們的樸實熱情,看到受助者們的困難得到化解,就會忘記黏糊糊的汗濕衣服,忘記長期浸泡發白的雙腳,「這也是做志願工作意義所在」。在李白心裏,做志願者救死扶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沐光而行 從頭再來

「剛開始的時候,見了誰都想哭,眼淚止不住,常跟親戚朋友見面了抱着就哭,但哭過了,生活還得繼續。」面對記者,剛剛收拾好情緒的孫女士又忍不住落下淚來。她抱歉地轉過頭,似乎特別不想讓記者看到,「這兩天水退了,天氣也好,就想着回家拾掇拾掇。」她說,「雖然遭了災,但只要人在,家在,就會好起來的。」

滿載受災群眾的皮划艇和拖拉機。受訪者供圖

做了20年的村書記,金輝一直是村民們的主心骨,堅定穩重遇事不慌。但他卻在暴雨中苦勸村裏老人轉移時着急得流了淚;在眼睜睜看着洪水淹沒一間間漂亮民房時心疼得流了淚;在洪水退卻看到村裏寬闊的柏油馬路上幾十公分厚的淤泥和腫脹的牲畜屍體時難過得流了淚……「不瞞你說,馬記者,我這會兒給你打着電話,眼淚都止不住往下流。全沒了,一場洪水讓大家回到了『解放前』」。聽到他嘶啞哽咽的聲音,想起災區重建的種種困難,我也忍不住鼻子發酸。當我問他未來怎麼辦時,金輝的回答卻出人意料地堅定:從頭再來,雖然挺難的,但有政府,有這麼好的老百姓們,未來我們一定能建設得更好。

大拖拉機成水中「救援方舟」

手術後身體裏還埋着管的涿州農民王鐵偉結束救援回到家就倒下了,連續幾天不休不眠擊垮了他剛出院不久的身體,但躺在床上他心裏想得最多的竟然是「要是我的船有個大馬力發動機就好了,一定能救更多的人」。他說,想不到自己的大拖拉機成了水中救援運輸「方舟」助多人脫險,更不敢想洪水浸泡後的一片片莊稼地顆粒無收。「大水都漫到紅綠燈了,這是我的涿州啊,那場景……太難受。」說完這話,他轉身抹掉了眼角的淚。這位喜歡開着汽艇趕海的一米八大漢跟記者說,以後再不去趕海玩了,想加入志願救援隊,「跟着專業救援隊學更多技術,將來幫助需要的人。」

為別人着想的人,值得被更多人記住。在涿州災區遇見的這些人平凡而真實,面對洪水他們會害怕、會流淚;這些人又都是不凡的英雄,面對災難他們不退縮、不徘徊。

哭過了,生活還要繼續。涿州的雨已經停了,人們正一鏟一鏟清淤,一步一步重建。太陽出來,他們彈掉身上曬乾的污漬,為了心中更好的明天,沐光前行。

村支書:全村725人一個都不少

「你這輛清淤車去這條街,那邊那輛開過來,去西邊這條街……」14日一大早,涿州三步橋村支書金輝就已經開始指揮清淤車輛進村作業了,昨天晚上他才睡了兩個小時。「我們村725人在此次洪災中一個都不少。相信未來我們共同努力,一定會更好。」

三步橋村支書金輝正指揮車輛進行清淤。受訪者供圖

作為三步橋村243戶725人的主心骨,金輝從災情以來幾乎沒怎麼睡,「除了沒信號的那幾天我的電話就沒停過」。洪災發生前,金輝就收到了來自上級部門的預警提示,他也一直在網上關注各種洪災預警信息。村裏老人居多,他最擔心上年紀村民的安全。

從7月28日開始,金輝就忙着動員村民搬家或者投親靠友,「有些老人戀家,我都快急得跪下了,他們就是不想走。」7月31日晚上暴雨傾盆,金輝冒雨到留守村民家中叮囑,勸說執意不肯走的村民都上二樓。為了避免留守村民被洪水嚇到私自轉移發生危險,金輝向他們保證: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有大夥的吃的!

救援隊伍到達後,金輝第一時間把熟悉村裏情況的青壯力量組織起來,分派到各個救援隊,「2號下午兩點,我們村子全部完成了撤離。」

有些村民從安置點返回家裏後,看到家中面目全非心裏難受找金輝訴苦,作為全體村民的主心骨,金輝一邊布置工作一邊給鄉親加油鼓勁。「最快15號村裏就能全部清淤,接下來就是詳細的沖洗消殺,相信我們村很快就會乾淨回來。」

商家免費檢修泡水家電

王勁松的電器商城在本地小有名氣,已經營31年。在此次洪災中,王勁松店中電器悉數被泡,「庫房進水更多,全軍覆沒。」但王勁松在災後卻把主要心思放在了提醒災民嚴防受潮電器危害上,「過水、受潮電器的潛在危害巨大,希望咱們災區的老鄉一定經過專業人員檢測後再使用。」

王勁松的電器店近期向市民免費提供家電安全檢測。大公報記者蘇雨潤攝

「7月31號晚上水開始湧進來,後來店裏的冰箱、空調等地面陳列的電器都東倒西歪泡在污水裏,排水後地面上還有厚厚的污泥。庫房受災更是慘不忍睹,帶着包裝箱的家電泡毀後橫七豎八浮在污水裏。」王勁松告訴記者,受災後為了盡快恢復營業,員工們一連幾天都清刷到半夜。

「洪水無情,更需要我們手拉手共克時艱。」涿州受災後,幾家與勁松合作多年的電器企業及時伸出援手,第一時間給王勁松送來一車急需的物資。此時正是涿州災情最嚴重的時刻,王勁松毫不猶豫把這批物資全部轉運到涿州的災民安置救助點。「我們當晚就把物資全部分發給災民了,給最需要幫助的群眾出一分微薄之力。」

憑藉多年經驗,王勁松深知過水後受潮電器的潛在危險。恢復營業後,王勁松第一時間安排員工走進社區、鄉村,除了贈送一些物資之外,還免費提供電器的檢測和維修,「對於一些腿腳較不方便的老人,我們也上門提供服務」。王勁松說,被水浸泡過的電器,存在嚴重觸電隱患,未經檢測的電器千萬不能通電,很多居民缺乏這方面防範意識。「我家兩代人經營勁松電器已經31年,店裏員工也都是涿州土生土長的,許多店員已經工齡超過20年,大家這種保護故鄉、回饋故鄉的情感是發自肺腑的。」

(來源:大公報A9:內地 2023/08/15)

編輯: 喬一

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