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濕疹|濕疹如何解決 醫師有秘訣

大文健康 2021.10.19 11:51:12

不少濕疹病人都曾經歷過病情反覆的階段,實在令人坐立不安。註冊中醫師葉永生提醒,濕疹病人必須要小心飲食,避免進食「動風發物」,防止病情惡化。痕癢是濕疹病人的最大困擾,如濕疹發作時,他建議可嘗試兩大方法暫時紓緩。

對濕疹病情有更多疑慮?中醫師葉永生就誘發原因、濕疹類型、飲食注意、短暫紓緩及湯水推介等方面,為大家一一解答疑問,請參見下文:

1. 在中醫角度而言,誘發濕疹的原因是什麼?

  •  我們中醫最晚在兩千多年前已經有關於濕疹這個病的記載,到目前為止,普遍公認的就是,我們中醫的濕瘡就包括了西醫的濕疹,或者可以說濕瘡就是相當於濕疹。
  • 濕疹的病因可以分內和外,內因第一就是先天不足,即遺傳體質比較差;第二與飲食不均有關,如吃太多中醫所指的「動風發物」,那什麼叫「動風發物」呢?我們中醫說皮膚癢就是風的其中一種表現。
  • 「動風」,即係郁動了風,可能讓我們皮膚出疹和痕,例如牛、羊、鵝、海鮮、芒果、菠蘿這些,都是動風發物;第三就是情緒差、壓力大等原因,導致我們中醫所講的心火、脾濕、肝風、內虛等;外因就係環境氣候季節這些原因,內外的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 如果本身那個人是過敏體質,即係我們中醫説的特稟質,加上他吃一些動風發物,或者情緒壓力比較差,都可誘發濕疹的發作。
  • 而如果本那個人不是過敏體質,平時都無過敏反應,而他突然有濕疹的話,那可能是他本身的先天或後天不足到這個時候才表現出來,又或者他身體機能變差,經常吃動風發物、長期情緒差壓力大,亦都可以誘發濕疹的。

2. 濕疹患者可分為哪幾類型?請根據患者體質説明。

  •  按現代醫學根據濕疹的病程和皮膚特點而言,濕疹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 急性即係發病急,皮膚會有好多種不同的表現,例如劇烈痕癢和灼熱的紅斑、紅疹、水皰、出水等,多數有幾種形態同時存在。
  •  亞急性是介乎急性和慢性之間,它是急性濕疹症狀減輕之後持續一段時間的皮膚表現,這時候的紅斑、紅疹、水皰相對較少。
  • 慢性即係皮膚變厚、脫屑、粗糙、或者有苔蘚樣變,皮膚的顏色是暗紅或啡紅色。
  • 按中醫學的角度而言,濕疹根據不同的人而有不同證型,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四大證型,但這四大證型並不代表全部,只不過是比較常見的證型。
  • 第一個就是風熱證,它的表現主要是一些好痕的紅斑和紅疹,可以是全身都有,多數會在急性濕疹見到這個證型。
  • 第二個就是濕熱證,它的表現主要是有好多好痕好密集的水皰紅疹,滲出物比較多,而且滲出來的水多數是黃色的,有時會有發燒和皮膚灼熱,嚴重的還會有膿,多數會在急性滲出性濕疹或合併感染性濕疹見到這個證型。
  • 第三個就是脾濕證,它的表現主要是一些淡色的紅斑紅疹,有少許滲出物,通常病人都會有胃口差、疲倦、腹脹、大便爛,多數會在亞急性濕疹見到這個證型。
  • 第四個就是風燥證,它的表現主要是皮膚乾燥、變厚、粗糙、苔蘚樣變,病程可以很長,多數會在慢性濕疹見到這個證型。

3. 中醫又會如何針對濕疹內外兼治呢?

  • 因為我們中醫認為濕疹是「本於內,標於外」,病人的體內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我們醫治濕疹,強調一定要服食中藥,通過服用中藥來調整病人身體內裏平衡,以達到調節皮膚的過敏反應。如果只用外用藥的話,我們認為是治標不治本的。
  • 一般我們會用祛風化濕,清熱解毒,養血潤膚的中藥來醫濕疹,例如薏米、赤小豆、土茯苓、當歸、生地、亞麻籽這些,外用的話一般我們會用祛風涼血止痕的中藥,例如馬齒莧、黃柏、桑枝、豨簽草、白鮮皮、地膚子這些,煲水濕敷或者製成藥膏外擦。

4. 在中醫角度,濕疹患者需要戒口嗎?請舉例説明。

  • 忌食:牛、羊、狗、鹿、鵝;芒果、菠蘿、榴蓮、荔枝、龍眼,花膠、燕窩、南瓜、糯米、棗、高糖、高脂、油膩;煎炸、各類炒焗堅果(如花生,核桃等)、辛辣及刺激性食品(如薑葱蒜椒桂茴香韭菜等);帶魚、公雞、鯉魚、墨魚、魷魚、章魚、八爪魚、無鱗魚、海魚;蝦、蟹;酒;筍;一切發物;一切溫熱助陽食品。
  • 有些病人曾做過敏原檢測可能顯示對蝦、芒果、菠蘿這些動風發物沒有過敏反應,但在中醫角度,同樣不應該吃。

5. 如濕疹患者受痕癢困擾,中醫有什麼方法建議病人可以短暫紓緩問題?

  • 可以輕拍皮膚、凍水外敷,或者買點馬齒莧、黃柏、地膚子、蛇床子回來煲水,跟住放到室溫的時候外敷。

6. 請介紹一種養陰潤燥,紓緩濕疹的湯水。

  • 自擬首烏藤湯
  • 成分:首烏藤20g 白蒺藜10g 甘草15g 小麥60g 黑棗5粒 片糖適量。
  • 做法:材料洗淨,一同入鍋,加水煮滾後慢火煮30-40分鐘,去渣入糖。
  • 功效:養血安神,祛風止癢。
  •  適宜:血虛風燥證,即係皮膚乾、變厚、粗糙、脫屑,特別適合夜晚睡覺好痕的病人。
  • 注意:濕熱證忌食。
評論
字號:
發表
查看更多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