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美國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SNL)曾調侃稱,「如果加州被外星人消滅了,那特朗普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這下普選票肯定是我贏了!」
雖然是喜劇諷刺,但可見總統特朗普與加州的矛盾在美國盡人皆知。
而在這次「洛杉磯之亂」事件中,特朗普在未經加州州長紐森申請的情況下,直接向洛杉磯派出國民警衛隊。
美軍北方司令部9日發表聲明說,約7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已完成動員,他們將與已部署在洛杉磯地區的國民警衛隊「無縫對接」,保護該地區的聯邦機構和人員。
加州政府與美國聯邦政府之間的鬥爭主題,再次凸顯。
「加州與華盛頓之間存在遙遠距離」
當地時間6月6日至8日,美國加州洛杉磯發生聯邦執法人員與當地社區居民之間的衝突。
本次衝突爆發的導火索——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是美國自由派民眾最為反感的聯邦執法機構。它對非法移民的暴力執法,早已積下了大量民憤。
加州於2017年通過《庇護州法案》,禁止州執法機構詢問民眾的移民身份、禁止州執法人員根據ICE的要求拘留民眾。
這次ICE特工在加州發動對非法移民的逮捕行動,激起了當地民眾的不滿,導致衝突升級。
據美媒披露,近期,特朗普政府還打算削減對加州的聯邦撥款,州長紐森則回應稱,加州「可能不再向聯邦交稅」。
美國共和黨在聯邦政府執政,而民主黨在保衛州權,拒絕向聯邦政府交稅——如今這諷刺的一幕,讓一些人想到了美國內戰爆發的1860年。
畢竟,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民主黨一直高呼的口號也是州權被聯邦政府侵犯。

自特朗普再次就任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多次威脅削減對民主黨執政的「藍州」和大城市的撥款。作為民主黨在西海岸的「政治堡壘」,加州自然首當其衝。
在洛杉磯山火救援、汽車排放標準制定、全面「對等關稅」政策、外國留學生簽證等一系列問題上,聯邦政府與加州的對抗和摩擦不斷。
紐森5月3日受訪時強調,「加州與華盛頓之間,存在着從地理上到認知上的遙遠距離。」
而隨着局勢持續升級,特朗普和紐森甚至互指對方可能導致美國發生「內戰」。特朗普威脅要逮捕紐森,紐森則表示這種行為是美國「不能逾越的底線」。
ICE執法激起自由派憤怒
自本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ICE特工如獲「尚方寶劍」一般,多次在有法律爭議的情況下,執行對非法移民乃至合法移民的逮捕和驅逐行動。
此前,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還發生過ICE的蒙面特工在未出示身份證明的情況下,強行逮捕外國留學生的事件。
監控拍下的現場畫面看起來不像是執法行動,反而有些像綁架。
正因如此,ICE也成了美國自由派民眾「最痛恨」的對象之一。
在美國自由派民眾眼中,ICE原本就是不受歡迎的存在。曾有ICE的員工表示,因為自己的工作,子女會在學校被同學排擠。
事實上,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道,特朗普正在以創紀錄的頻率動用緊急狀態權力,例如,南部邊境緊急狀態,能源緊急狀態和經濟緊急狀態,有憲法專家指出,總統使用緊急權力的目的在於突破「憲法對行政權力的制約」。
對此,自由派民眾的憤怒與日俱增。
這次在洛杉磯發生的大規模衝突,雖然導火索是ICE的執法行動惹怒了當地民眾,但本質上,是對美國現政府的不滿集中爆發的結果。

走向失控的街頭衝突
洛杉磯這次爆發的衝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的政治聯繫並不多,更多是出於民眾的自發行動。
這次衝突爆發之後,雖然加州州長紐森等民主黨政客不斷呼籲民眾和平,但示威民眾基本無視呼籲,繼續行動,甚至在千里之外的紐約,也爆發了民眾與ICE特工的衝突。
當抗議示威脫離美國政黨的掌控,也就意味着它很難迅速降溫,因為這種去中心化的抗議,很難找到統一的指揮與協調中樞,揪不出真正的「領隊」。
走向失控的街頭衝突,搭配聯邦政府與地方的齟齬,可能將美國政治推向不可知的危險境地。
比如即將到來的6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要在自己生日當天舉行閱兵式。但自由派民眾對此極為反感,已經預告將舉行表達反對的大規模示威。
一邊是閱兵儀式,另一邊是抗議示威。美國的撕裂,將分外清晰。
(來源: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