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大陸不斷推陳出新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受到台灣民眾歡迎。有台灣青年向《大公報》表示,基本上大陸流行什麼,很快就會火到台灣。最近隨着大陸熱門古裝電視劇《藏海傳》開播,在島內掀起新一輪「追陸劇」的熱潮。 近年來,不只是大陸的影視劇集,遊戲、網文、民俗等大陸優秀文化產品和活動接連破圈跨海,在台灣社會不斷點燃火花,掀起旋風。這既是兩岸文化共鳴,更是情感共鳴。這股文化力量悄然瓦解民進黨當局構建的抹黑大陸的「信息繭房」,為拉近兩岸民眾心靈距離、為推動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注入柔軟而持久的力量。
細數近年風靡台島的大陸影視劇,從《琅琊榜》的權謀美學、《北上》的運河風情再到《藏海傳》的非遺盛宴,構成了一條清晰的文化傳播鏈。台北教師陳奕婷的「追劇軌跡」頗具代表性——從把《慶餘年》中的「小范大人」掛在嘴邊,到為《繁花》裏滬語對白着迷,再到5月底和好友組團去重慶打卡《藏海傳》的取景地。「《藏海傳》、《哪吒2》等在台灣掀起熱潮不是曇花一現,基本上大陸流行什麼,很快就會火到台灣。」陳奕婷說。
郭正亮追《藏海傳》連看9小時
「看《藏海傳》後,我們都想去山城走一走青石板路。劇中巴渝建築、川江號子等文化符號與懸疑劇情巧妙融合,這種將文化元素自然嵌入敘事的創作手法,避免了說教感,兩岸網友在論壇上共同解析細節,文化認同在交流中自然生長。」陳奕婷表示,當台灣年輕人為了劇中一句重慶方言笑得前仰後合時,所謂的「文化差異」早已消弭無形。台灣青年追劇方式、追劇節奏、熱議話題和大陸青年是同頻共振的。如今,這種由影視劇觸發的文化探索,正在島內形成滾雪球效應。
據報道,台灣時事評論員郭正亮也為《藏海傳》點讚。他在節目錄製間隙透露,這部劇好看,精彩程度媲美《琅琊榜》,他已連追20集,甚至一天看了9個小時,還主動向身邊的人力薦。
傳統文化融合現代創新時尚
大陸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創新時尚的文化產品尤其受到島內年輕人的喜愛,比如3A遊戲《黑神話:悟空》、漢服、故宮文創等產品近年都成為台灣青年的潮流「爆款」。
台灣漢服愛好者文歡,上月剛赴福建廈門參加海峽兩岸漢服嘉年華活動,和大陸青年相聚,一起穿着唐制漢服共同展示漢服文化,「對兩岸青年而言,因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漢服之美有着天然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文歡在島內傳播漢服文化,工作之餘經常赴大陸展演漢服、學習和普及漢服知識。
文歡平時也喜歡上B站、看大陸動漫、玩大陸電遊,「平時我喜歡玩《逆水寒》、《永劫無間》等手遊解壓,比如《逆水寒》會把古老戲曲變成新潮副本,讓非遺技藝化身遊戲彩蛋,傳統文化就這麼潤物細無聲地『破圈』了。」
近年大陸各地優化資源配置,推出多元文旅新場景,讓旅遊趣味橫生,激發了文旅消費新業態,也越來越受到島內民眾的歡迎。台灣律師陳鈞宇告訴大公報記者,福建游神、潮汕英歌舞等大陸民俗活動在島內社交平台上的熱度很高。他也有在小紅書上關注了潮汕英歌舞,「他們的衣着和妝容非常有意思,舞姿剛柔並濟、熱情奔放,我一直很想去當地看一看。」
陸劇吸引台胞赴大陸打卡旅遊
島內自由媒體人許陳品表示,近年大陸影視文化與遊戲製作的精良程度有目共睹,只要大陸一開始流行,就會立即通過小紅書、抖音等網絡平台向台灣迅速傳播。他舉例,遠的如《延禧攻略》的精緻服裝道具,迅速風靡台灣的漢服圈;近的如電視劇《繁花》、《我的阿勒泰》,都引發台灣民眾對上海外灘和新疆自然風光的嚮往。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大陸爆火,台灣玩家也迅速下載、盼早日過關以獲得更強更多的道具法寶;動畫電影《哪吒2》在大陸熱映,即使隔着海峽,台灣民眾也要坐飛機到大陸觀影。
許陳品說,從大陸文化產品不斷火到台灣就可看出,同根同源、共鳴共通的中華文化能夠跨越一切障礙,凝聚兩岸同胞的情感。大陸優秀的影視作品、遊戲等,能迅速引起台灣民眾的共鳴與代入感。這也證明了民進黨當局所謂「去中國化」根本行不通,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本就浸潤在中華文化中,文化的柔軟力量可以融化堅冰。
島內學者何溢誠亦表示,由於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所以大陸優質的影視節目以及文創產品,當然很容易與台灣民眾產生共鳴,喚起深刻的代入感,何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兩岸民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段屬於彼此的共同歷史記憶。

大陸流行文化讓台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這些年,大陸文化產品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在台灣引發一個又一個的熱潮,讓台灣同胞從中充分感受到大陸的文化自信、文化實力與市場活力。有台灣民眾受訪時直言,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大陸文化產品在島內流行,這對於受「去中國化」教育影響的台灣年輕人了解中華文化、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南部分會會長周池春向《大公報》表示,隨着大陸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大陸流行文化走進台灣,讓台灣看見「新大陸」。其中大陸古裝影視劇的場景都是比較大的格局,且對歷史情節也處理得宜,讓台灣年輕人感受到大陸影視劇的製作水平很高,而這些都是台灣影視界現在難以做到的。
台灣詩人詹澈表示,台灣大部分媒體的意識形態在西方媒體長期影響下,在強化本土意識同時也刻意隔離大陸文化。近年來兩岸文化交流有助於台灣民眾了解大陸在文化領域的發展。
台灣青年陳文成表示,台灣民眾既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大陸社交媒體看到有趣親切的大陸萬象,也可以通過小紅書、知乎這樣的生活服務類應用軟件獲取更多的新鮮的知識,還可以通過B站、愛奇藝這樣的視頻網站觀看大陸好劇、綜藝節目。
(來源:大公報A10:兩岸 2025/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