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網 記者 李紫妍、帥誠 廣州報道)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15日在廣州開幕,來自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萬名境外採購商註冊參展,看好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在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和關稅對峙背景下,各國採購商紛紛表示,美國之外的市場仍在繁榮增長中,廣交會仍然是他們採購商品、和中國做生意的重要平台。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風向標」的廣交會繼續以超高人氣,指示着全球經貿發展的多元化一體化趨勢,展示着中國經濟的韌性。

來自美國邁阿密的採購商Gustavo主要做空調經銷和配送,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是其生意中的重要一環,他和拍檔從中國採購產品之後再銷往美國之外的全球各國,廣交會是他們了解中國產品、尋覓商機的重要機會。他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固然會對全球經貿、尤其是從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業務帶來一些影響,不過由於他的業務繞開了美國市場,中國企業仍然是他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產品仍然是他採購計劃中的重要選擇。談及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給美國本土民眾帶來的影響,他說,「我們在美國仍然要用很多中國產品,這些關稅政策最終會導致美國的物價上升,作為美國居民我們會受到影響,但是政策在變動,時間會給出答案,讓我們靜候改變。」

距離俄羅斯採購商Denis上一次參加廣交會已經過去了十年,十年間廣交會發生的巨大改變讓他十分震撼,「展館面積應該是以前的兩倍,客戶、攤位、產品都越來越多了。」Denis表示,從辦理採購商證這一個環節就可以看出廣交會從規模到服務的全方位升級,「我剛剛從網上下載APP,用了幾秒鐘就辦好了證件,現場還有很多志願者一直詢問我需要哪些幫助,服務非常好。」談及關稅問題,Denis表示,隨着美國加徵的關稅越來越高,可能會影響一些工廠的業務,但中俄或許可以通過加強合作來應對這些影響,「歡迎中國的工廠和俄羅斯合作。」

「廣交會是最大的貿易展,你在這裏基本可以找到想要的一切東西。」來自法國的Oliver在香港居住多年,是廣交會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主要從事對歐洲的採購出口。他表示,廣交會仍是如今最實用、最有效的貿易展會,這裏永遠有着最新的產品和技術,他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找到最好的產品,「參展商都很專業,信息溝通效率非常高,我非常期待接下來幾天的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