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葉玉如
今年兩會,數字經濟再次成為焦點話題。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必要性,提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加強立法研究。
數字經濟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正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產業變革,而人工智能則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技術。我們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球數字經濟版圖中佔據了重要地位。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存在一定差距。要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在以下幾方面重點發力:
首先,加快核心技術攻關,超前部署關鍵基礎設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同時,加快數字化技術應用和產品創新,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核心數字經濟產業。中國人工智能企業DeepSeek等的迅速崛起,對全球科技界造成了巨大震撼,展現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然而,我們也應看到,底層技術方面的短板仍然存在,這需要我們加倍努力,從基礎研究到應用層面全方位推進創新。
其次,創新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更加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同時,改革教育體系,培養能夠適應未來技術需求的新一代人才,這對於應對技術變革和新經濟結構的挑戰至關重要。
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匯聚了內地和國際的數據資源,加上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基礎研究實力,為推動數字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也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極投入和布局,包括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推出30億元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等。目前,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已經匯聚了超過800家人工智能企業,吸引了大量創新人才。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更是將人工智能發展列為關鍵產業之一,儘管面臨公共財政挑戰,仍堅持預留10億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這些舉措為香港在數字經濟時代搶佔核心位置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學也積極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我們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相關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十,牽頭成立了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心,近期發布了香港首個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HKGAI V1」。我們的人工智能研究不僅集中在計算機學科,還廣泛覆蓋生命科學、化學、生物工程、金融、管理等多個領域,推動跨學科的融合與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我們還在全校範圍內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將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從計算機學科擴展到全校,為未來培養更多複合型人才,滿足數字經濟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此外,香港科技大學還在推動成立面向未來的創新醫學院,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核心動力,推進創新藥物的開發和智能診斷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推動醫療服務向個性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方向邁進。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數字經濟將繼續深刻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需要政府、企業、學術界和社會大眾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包容和可持續的數字經濟環境,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讓我們國家在數字時代的國際格局中保持戰略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