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今日(10日)在上海表示,儘管特朗普再次上台,將為中美經貿關係帶來諸多挑戰和壓力,但中美貿易受挫料對中國出口影響有限。他強調,中國出口對美國的依賴已相對較低、中國具備全產業鏈和中高端製造業競爭優勢、中國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等利好因素,均有望對2025年中國出口形成支撐。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在滬發布題為《料峭風寒撲面,春暖花開可期》的2025年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教授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連平表示,2025年,影響中國出口的外部變量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力度;二是傳染效應範圍,即其他國家和地區是否會追隨美國,採取貿易保護措施。
他分析,首先,中國出口對美國的依賴已相對較低,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超過20%降至15%以下。初步估算,美國對華關稅每加徵10個百分點,中國出口或下降2~2.5%,較2018—2019年的4%左右降幅明顯收窄。
其次,中國具備全產業鏈和中高端製造業競爭優勢,且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跨境電商和新型離岸貿易等貿易模式創新,亦有助於提升中國出口競爭力。同時,中國在政府和企業層面都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應對經驗。加之人民幣前期已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貶值,均有望對2025年中國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連平判斷,在基準情形下,即美國對華加徵20%左右的關稅,疊加少數發達國家追隨美國採取貿易保護措施,預計2025年中國出口增速或降至1%。進口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小,主要取決於國內市場需求,料2025年我國進口增長2%左右。穩外貿政策將重點聚焦於培育外貿新動能、加大金融支持、擴大高水平開放等方面。
他並強調,2025年人民幣實際承受的貶值壓力總體可控,因市場對於特朗普第二任期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及其後果已有充分心理預期,而中國亦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匯率政策工具,來緩釋人民幣貶值壓力,同時「去美元化」和本幣結算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於美元的需求。他預計,2025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7.0~7.5區間內雙向波動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