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關於「精英化」體育政策的討論隨着奧運盛況再次成為社會熱話。目前體育及相關活動的產值已達到380億港元,佔全港GDP的2.2%,精英體育蘊含的經濟潛力值得重視。後續應如何做好資源分配,促進精英化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精英體育項目和精英運動員的培訓及發展進行改革,將成為體育政策的核心。在此關鍵節點上,特區政府表示,今年將會就精英體育制度進行檢討,希望優化相關計劃。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通過盤點香港精英體育的現行資助機制及收集體育界各持份者意見,深入了解精英體育發展的掣肘,並經整理分析和參考國際經驗後,整合研究報告及提出多項建議。今日(9日)霍啟剛就有關研究報告舉行發布會,並邀請了中國香港桌球總會主席羅永聰分享對精英運動資助的意見及商業贊助賽事的經驗。
霍啟剛表示,目前,香港對精英體育項目的評核主要依賴獎牌數量、國際比賽分數、是否奧運或亞運項目及其相關年期、運動員表現等指標。社會對劃分精英運動項目與非精英項目的資源分配一直存有爭議,近期由於制度缺陷受到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桌球項目。隨着桌球被剔除於亞運賽項,桌球已未能繼續符合精英「A級」項目要求。
霍啟剛續指,新興運動今年的發展趨勢可觀,在香港的熱潮迅速崛起,是體育消費的升級轉型以及奧運會年輕化策略的雙向成就。目前,香港對精英項目的資助準則以獎牌及成績表現為依據,這固然是鼓勵精英運動員取得更好成績以及保障精英項目資源分配的策略,然而對新興體育項目的參賽年限要求過高,恐難以受惠。而精英項目計分評核準則的滯後,導致資源分配的落差較大,且體育發展對公帑依賴度高,缺乏自負盈虧的生存空間,情況需要及時扭轉。

羅永聰表示,作為香港傳統強項的桌球不是奧運項目,並且自2010年廣州亞運會後已不屬亞運項目,故2010年至2030年內未能符合最少參與三屆亞運或奧運的條件。按照現行「精英體育資助制度」,桌球運動未來將被降格至「B級」精英項目,運動員資助金額會大減八成。他提到,香港在桌球運動中,由1998年至2010年間4屆亞運均奪得獎牌,一直以來成績有目共睹,更形容現時桌球運動是體院少有的「爆分」項目之一,故以成績而言,桌球運動達到了政府及體院的期望。過去一段時間亦與霍啟剛共同為桌球項目及運動員爭取保留「A級」精英項目,希望政府及體院能夠聆聽到業界聲音,為資助制度添加彈性,採納意見微調制度。
羅永聰提到,桌球比賽在香港大受歡迎,2022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更刷新了史上最多現場觀眾的職業桌球賽紀錄,決賽錄得逾8000名球迷觀戰,正朝產業化方向發展,亦成功令商界留意到桌球比賽的商業價值。而明年3月將在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邀請到世界前32名球手來港競逐,賽事由商業機構主辦、桌球總會協辦,體現商業機構的投入對於體育賽事的成功營運至關重要,也是助力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