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李九歌)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全文3萬餘字,約40次提到「改革」,訂立138項指標,共分8個篇章,闡述有關經濟、金融、創科、房屋、培育人才、航運以及推動北部都會區等措施,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創造機遇。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接受大公文匯訪問,解畫今份施政報告中關於人才、扶貧等多項政策。
人才要「吸、留、培」 需要更高層統籌協調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他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八大中心定位,除了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優勢,亦涵蓋科技創新、文化藝術、法律仲裁解決、知識產權等新定位,而發展八大中心需要人才,其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非常重要。
陳國基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指本港教育、科技和人才分別有三位局長各司其職,而委員會有更高層的統籌協調效應,令三個政策局推出的政策環環相扣。他又提出,委員會工作要有方向性,香港未來應該盡量推動高科技發展,通過將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改革,為各行各業提供足夠人力,長遠有利香港整體發展。
培育人才方面,本港擁有五間世界百強高校,惟要達致「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的目標,中小學教育亦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此,陳國基表示,STEAM教育對未來培養學生和科技發展有很大幫助,又會在職業專上教育加入高中應用學習,務求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加入更多應用的機會。此外,鼓勵中學增加其他語言的學習機會,令香港更加國際化。
科技方面,本港政府吸納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來香港,將創新生態圈和創新科技產業人才定為優先發展重點,例如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
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大型升學展覽設香港館
施政報告提出要推進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數據顯示2023/24學年,超過64000名非本地學生來港修讀專上課程,當中29000人讀研究院課程。陳國基表示,香港出路廣、與國家緊密合作、未來機遇無限,希望吸引精英來港讀書,亦是培養人才的方向之一。
陳國基透露,為打造「留學香港」品牌,計劃參加多個大型升學展覽,例如爭取2026年在香港舉辦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暨教育展,吸引包括內地和海外學者至少2000人參與。此外,亦會支持大學參加美洲教育者年會暨教育展、歐洲教育者年會及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年會等國際博覽會,並會聯合設立香港館提供專題講座和資訊,讓全世界學生更多地了解香港,願意前來升學或做研究。
精準扶貧解決跨代貧窮 社區客廳增多七個
社會各界關心扶貧工作,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擴大「共創明Teen計劃」,招募4000名學員。陳國基解畫指,僅僅依靠綜援不能解決所有貧窮問題,施政報告提出「精準扶貧」,定義是將資源集中在有需要人身上,訂立優先幫助的單親家庭、獨居長者和劏房戶三類群體,人數大約90萬。「共創明Teen」有助解決跨代貧窮問題,很多小朋友因家庭原因和背景導致視野不夠廣闊和缺乏經驗,希望通過友師「一對一」幫助,令香港小朋友認清需要和找到人生方向。
此外,社區客廳亦是針對劏房戶推出的重要舉措,居住空間狹窄不利於身心健康,社區客廳致力於將劏房變睡房,擴大劏房戶的社交網絡。至於擴展「社區客廳試行計劃」,陳國基希望每區都有社區客廳,特別是劏房集中地區,強調社區客廳計劃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亦感激不少有心人出錢出心出力,透露未來至少還會增多7個社區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