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港股市場開新篇章,市場昨日迎來按「18C」機制上市的首間特專科技公司─晶泰科技(2228)掛牌,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上市機制滿足科技創新企業的需要,提供了融資渠道以支持業務發展,進一步強化本港集資中心的地位。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稱本港迎來首隻特專科技股上市,是重要里程碑,展現香港作為全球創新科技融資地的吸引力。晶泰科技昨收報5.8元,較招股價升9.8%,每手1,000股賬面賺520元,公司市值約至197.6億元。
晶泰科技從事醫藥研發,符合上市規則「18C」所列明的特專科技企業。當初本港引入「18C」上市機制,目的就是支持特專科技公司進行融資,這類高科技含量的創新企業最需要資金去支持。陳茂波認為,有關制度充分考慮了硬科技企業的不同成長階段和業務特點,讓它們的創新理念得以實踐,取得更大的成功。以「18C」上市的企業,有一些已商業化、有些未曾商業化,但都可以為它們提供融資渠道,這亦是能夠吸引它們來港上市的主因。
將迎來更多尖端技術公司赴港
陳翊庭亦補充說,中國內地正成為全球創新大國,有相當的特專科技企業尚處初創階段,香港則能夠為世界提供獨特機會,接觸到這些科技企業。她形容,晶泰在港上市,是香港市場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香港資本市場打開新篇章,展現香港作為全球創新科技融資地的吸引力,未來該所將持續支持擁有尖端技術的新經濟公司的發展,期待可迎接更多創新企業在港上市。她續說,港交所不會就此止步,「18C」只是港交所不斷致力於提升產品、平台和渠道的最新例證,未來該所會繼續捕捉全球性的巨大趨勢及機遇。
有分析指出,近年本港新股市場低迷,受着多項因素影響,而近期新股活動稍為回暖,加上首隻特專科技股造好,料有助改善市場氣氛。Vistra卓佳董事總經理兼IPO及過戶處總監鍾絳虹表示,其他地方的股市如美股等,新股市場及股市表現皆不差,但港股市場卻沉寂良久,估值是一大問題。由於首隻「18C」股份表現不錯,理論上第二隻以「18C」上市的公司,應會密鑼緊鼓做好上市準備。
支持未實現商業化科企發展
由於不少特專科技公司需要在研發及資本作龐大投資,但產品或服務可能仍未全面實現商業化,要通過主板上市有難度。港交所特於2023年3月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為從事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及新食品等合資格的特專科技企業,提供上市融資渠道。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溫書豪昨表示,希望公司上市可以「開一個好頭」,有助吸引更多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晶泰科技是一個基於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械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台,主要為製藥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新經濟股赴港上市 共融資逾9449億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蔡競文)事實上,為完善上市規則,讓港股更多元化,保持國際同步,強化香港集資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港交所近年進行了多項上市制度的改革,除「同股不同權」(即「第8A章」)上市機制外,還引入了「18A」、「18B」及「18C」章,當中「18A」及「18C」是針對未有盈利生科公司及特專科技公司,其中18A已經使香港成為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18A令港成全球第二大生科集資中心
港交所資料顯示,以2018年引入「同股不同權」的「第8A章」上市制度改革以來,從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香港迄今有逾300家新經濟公司成功上市,IPO融資金額超過9,449億港元,佔其間港股IPO融資總額逾65.1%。香港上市制度改革塑造了香港資本市場的新經濟生態系統,例如是與生物科技相關的《上市規則》第18A章節,造就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集資中心,該生態圈不斷完善,自「18A」生效以來,醫療健康IPO的公司有127家,總募資超過2,768億港元。
另外,「同股不同權」的「第8A章」,促進了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登陸香港的資本市場,以第8A章完成上市企業14家,總募資超過1,794億港元。隨着第18C章上市規則的實施,料可帶動香港「硬科技股」上市熱潮,同時配合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拓展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將可以進一步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陳茂波:聯動全世界資金支持創科發展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莊程敏)本港首隻透過《上市規則》第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新股晶泰科技(2228)昨於主板掛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上市儀式時表示,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和金融服務的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匯聚全球資本聯通中外市場,完全可以聯動全世界資金支持創科發展。本港引入上市規則18C章,是考慮到支持硬科技的企業在香港進行融資,充分考慮到硬科技的特殊需要,政府會提供融資渠道讓創新理念得以實踐。
陳茂波又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孫東:加大「政產學研投」合作
出席同一場合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指出,晶泰科技是半年來第二家引進香港的重點企業在港成功上市,未來希望能見證更多香港創科企業上市。他認為,香港未來創新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鼓勵創投融資,下一步特區政府會進一步加大「政產學研投」的高效合作,幫助更多的企業在香港做大做強。
孫東續指,他作為「創科人」要特別感謝港交所及在陳茂波司長的領導下新增18C的上市規則,認為新規能極大幫助更多創科企業進行集資融資,助力企業在香港飛躍發展。晶泰科技昨股價早段高見6.58元,較上市價5.28元高近25%,收市價5.8,仍較上市價高9.8%。

【小資料】晶泰以AI機械人助製藥
晶泰科技(QuantumPharm Inc.)是一個基於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械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台,公司起源於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溫書豪、馬健及賴力鵬2015年創立的晶泰集團。晶泰科技上市文件指,公司採用基於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雲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準化的機械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製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內地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擁逾500名科學家和專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500多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包括工程師、藥物化學家及程序員),公司還擁有超過160項授權專利、約39項正在進行的藥物發現項目及4個實驗室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的研發設施。於往績紀錄期間,公司透過向生物技術與製藥公司提供藥物發現解決方案以及向製藥行業及其他行業的公司提供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產生收入,收入由2021年的6,280萬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22年的1.334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23年的1.744億元,CAGR為66.7%。
但作為一家未商業化公司,公司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別錄得虧損淨額21.373億元、14.386億元及19.063億元。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4/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