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香港仔時評|TSA實施狀況應引深思

因疫情停辦3年的中小學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今年復辦,參與評估的小三、小六和中三學生的中英數表現全線下跌,降至有紀錄以來新低。雖然疫後全球學生學習水平均有所下跌,但自社會要求改變TSA過度操練和減輕學習壓力意見佔上風後,學生TSA成績每況愈下是不爭事實,這一現象令不少人憂心忡忡。

總的來說,TSA是教育改革產物,是源於社會上不少聲音認為過往升中試「一試定輸贏」的模式對部分考生不公平,令學生承受了不必要的壓力,於是2000年教育局宣布廢除小六學能測驗,引入國際評核方式,在小學和中學各分兩個階段檢測孩子的能力,讓學校知道自己學生的水平,於是有了TSA,這樣學生即使一兩次「失手」,也不至於對個人有太大影響。

但TSA終歸是一種評核方式,學校為了不落後於人,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於是操練補習之風盛行,輿論又認為學生功課量太多,至2015年爭議白熱化、情緒化,甚至出現要求取消TSA。2016年,當局檢討後,引入家校共同承諾防止過度操練,學校不能將TSA結果公開,當局取消向學校發布學校整體達標率等措施。

然而,教育終需要衡量學生學習水平,而操練又是人類學習過程之所必需。從嬰孩學步、牙牙學語,彈奏樂器,以至各種球類運動等,無一不需要大量練習和不斷重複試錯才能掌握。一直以來,不少教育人士認為,何謂過度操練因人而異,倘若缺少必要的練習次數,將阻礙教育成效。

香港是天然資源匱乏的城市,教育成效直接影響城市的生存和發展。政府多年來致力發展鞏固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的區域樞紐,為各行業培育人才,今年施政報告亦提出將本港建設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城市地位,但近年本港各級TSA中英數成績皆持續退步是不爭事實,各界在提倡愉快學習和全人發展時,理應兼顧實效。學生時代減壓過度,將來離開教育舒適圈後,能否面對來自社會上和國際上四面八方「陌生」的激烈競爭壓力,值得各方深思。

(來源:香港仔P03 2023/11/21)

編輯: 叁山

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