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深度中國|明廚亮灶訂標準 行業發展需規範

消費者認真查看即食預製菜產品說明。(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春麗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丁春麗 山東濟南報道)開學伊始,江西贛州蓉江新區學生家長抵制預製菜(港稱即食餸包)進中小學校園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根據內地媒體報道,有不少家長親自去學校送餐,甚至更有家長表示不惜辭職送飯。預製菜安全嗎?預製菜健康嗎?預製菜有標準嗎?在疫情期間火速發展起來的預製菜行業,至今仍未有足夠清晰的行業標準。不僅是在校園餐飲中,預製菜出現在外送、餐廳等消費場景中未有充分明示,也令消費者不滿。這個已經迅速發展到現象級的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消費者對於預製菜「明廚亮灶」的迫切要求,已經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無法迴避的問題。

山東食安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預製菜產業園體驗中心負責人楊立斌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根據食用方法,預製菜分為「即食、即熱、即配、即烹」四種類型。目前輿論聚焦的預製菜則屬於即食、即熱預製菜,也被大眾稱之為「方便菜」「快手菜」。

在這一輪討論中被忽略的即配、即烹預製菜,事實上佔有預製菜市場的較大份額,使用場景多集中在中央廚房、商業後廚,亦或生鮮超市的淨菜區。即配、即烹預製菜就是把食材的清洗、切配、醃製等前工序在央廚集中完成,後端使用時可以實現快速、標準出餐。

山東濟南一場預製菜產業博覽會上,預製菜產品琳瑯滿目。(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春麗攝)

餐飲企:校園推廣成本高

「即食、即熱預製菜進校園只是個別現象,僅是從成本控制上來說不太可能。」王先生是濟南一家主營中小學生配餐的餐飲公司負責人,他給香港文匯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地中小學生每人午餐標準為15元(人民幣,下同),即食、即熱預製菜的成本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相對成本較高,一般配餐公司根本不會選擇這一類預製菜。

王先生指出,大型配餐公司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廚房,車間是統一管理,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接受家長以及食藥監等部門的隨時監督監控,配餐的衞生、安全、品質都有着嚴格的要求。根據管理要求,所有肉、菜、油都是源頭直供,食材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山東法策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法水律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校方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們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秉持科學與審慎的原則。他建議制定出台預製菜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國家標準,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與營養的需求。

地方自訂標準差異大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2023年預計將達5,100億元,2026年將升至萬億元級別。截至去年底,中國的預製菜相關企業已有7.6萬家。

但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就連預製菜的概念,目前行業內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諸城外貿總經理田樹宏此前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就表示,預製菜的即食、即熱、即烹、即配四大類分法顯然太過寬泛,概念不清晰、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山東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營養研究所研究員王維婷看來,預製菜進校園事件對行業整體的規範化、有序化發展將起到很好的督促和警示效果。目前,預製菜確實還存在加工理論基礎薄弱、儲運損耗高能耗大、復熱後品質難以穩定保持、功能性產品缺乏等問題。王維婷指出,也正是因為業內對預製菜定義的差異,導致整個行業標準還沒有正式推出。

根據香港文匯報查閱的資料,中國飯店協會在2022年發布了《預製菜生產質量管理技術規範》和《預製菜產品分類及評價》。山東、海南、浙江、遼寧、上海等省市也紛紛出台了預製菜生產許可審查指引方案。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在經營範圍規範化管理系統還增加了「預製菜加工」「預製菜銷售」兩個經營範圍,全面規範預製菜生產企業市場准入條件。

長三角明確標籤規範

其中,長三角消保委聯盟聯合長三角三省一市(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餐飲行業協會、部分預製菜龍頭企業去年底共同起草的《長三角預製菜點質量及服務評價規範》增加了新的亮點。該規範不僅從原材料、加工、包裝、貯存、配送、還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標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還從保障知情權角度出發,對標籤規範予以明確。同時,還要求預製菜企業應在醒目位置標明產品名稱、製作加工信息、食用方法、貯存方法、保質期及最佳品嘗期等。

但是,與之相適應的全國統一的強制性標準,卻仍然處於缺位狀態。

律師:預製即製亟須明示

「我去酒店吃飯,從來沒有被告知哪些菜是預製菜。」北京的蔣小姐對此頗有微詞,「憑什麼吃的是預製菜,卻被包裝成了『大廚菜』,還同樣價位銷售。」餐飲業使用預製菜也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浙江杭州一對新人在酒店定了一款價格不菲的婚宴套餐,但事後被告知,16道菜中竟有七成都是預製菜,此事亦引發了不少網友共鳴。

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何保障?張法水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也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如果餐廳向消費者提供預製菜,應盡到提示義務。消費者在知情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消費或者不消費店家提供的預製菜。

內地規定學校食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資料圖片)

教育部:缺乏有效監管 校園不宜推廣

據新華社報道,近期,一些地方「預製菜進校園」話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對此,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事關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長期以來會同相關部門,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先後制定實施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等制度規定,不斷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學校等集中用餐單位的食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供餐單位訂餐的,應當從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訂購,並按照要求對訂購的食品進行查驗。供餐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當餐加工,確保食品安全。

這位負責人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十分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廣大家長期望孩子在學校吃得既綠色安全又營養健康。經研究,鑒於當前預製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對「預製菜進校園」應持十分審慎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

(來源:香港文匯報A11:文匯專題 2023/09/23)

編輯: 輕雲

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