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大文健康

醫生說

免疫治療資助門檻高 團體促擴展至「低分」肺癌患者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更是頭號殺手,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成。免疫治療用於晚期具PD-L1蛋白水平表現的非小細胞肺腺癌上,已獲國際認可多年。不過有病人組織指,現時只有高PD-L1蛋白水平患者獲得特區政府資助接受免疫治療,PD-L1蛋白水平低分的患者卻無法獲得資助,出現「同病同藥不同命」的治療情況,呼籲特區政府放寬資助標準,讓「高分」和「低分」患者都享有平等醫治機會。
2023.05.22 05:06:16

癌症復發等於命不久矣?醫生為你拆解迷思!

抗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路上可能要面對病情復發或擴散,而復發時間可以相隔一星期甚至數年,對病人來說可謂非常煎熬。過往也曾遇過一些病人,完成化療後已回復正常生活,誰知相隔多年正當以為病情受控,結果卻迎來復發。相信很多人也會有疑問,為甚麼經外科手術切除癌細胞後仍有機會復發?一旦復發是否代必定無法根治,甚至命不久矣?
2023.05.19 03:42:37

新一代微笑矯視SMILE Pro 10秒矯正近視散光

據統計,香港患有近視的人口多達七成,部分人會為了生活上更方便而接受激光矯視。養和眼科於2021年引入新一代微笑矯視技術 SMILE Pro,至今已為500多名患者進行矯視。臨床結果顯示,逾9成眼睛達到100分(20/20)或更佳裸眼視力;而新一代技術對於治療中至深度散光患者的效果更好。
2023.05.18 06:30:00

香港中風基金|腦血管畸形與煙霧病的診斷和治療

中風,被認為是老人家的病,不關年輕人的事。不錯,老年人的確發病率較高,但是年輕人,甚至嬰孩也一樣會中風。年輕人中風普遍的原因有兩個:先天動、靜脈血管畸形;而煙霧病更有可能影響更幼小的嬰孩。
2023.05.15 02:07:55

腎智台|食醒D 食好D(1)好貼士:腎臟營養與飲食

腎病患者的腎功能較差,身體內的水及電解質容易失平衡,導致腎損傷、水腫及心臟衰竭等問題。在日常飲食中,腎病患者在蛋白質、鈉質、鉀質、磷質,以至飲水量都要特別留神。在大多數情況下,營養師都會因應病人情况及近期驗血報告,制定及調整合適餐單,如病人的驗血指標有改善,某些食物的份量上可稍為放寬。
2023.05.12 03:39:29

中大與科技園攜手 推動細胞及基因治療邁向產品化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成立的「先進治療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將在下月中旬正式啟用,是本港首個生產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的科研機構,有望加快臨床試驗到商業規模生產的速度,為生命醫學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提供確定性。
2023.05.08 06:06:07

乳癌瑣碎事(56):HER2 陰性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治療新資訊(1)

在乳癌藥物的發展過程中,第一種標靶藥物適合乳癌病人使用的是抗HER2治療的藥物。由於歷史悠久,很多病人都有種錯覺以為只有HER2陽性的乳癌病人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但隨着藥物發展日新月異,現時已有不同的標靶藥物以及抗體藥物複合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適合HER2 陰性的病人使用,除了常用的口服標靶藥CDK4/6 抑制劑 (Palbociclib, Ribociclib, Abemaciclib),PIK3CA 抑制劑(Alpelisib) 以及mTOR 抑制劑(Everolimus),還有之前只適合HER2 陽性病人的抗體藥物複合物 Trastuzumab Deruxtexan以及之前只適合三重陰性的抗體藥物複合物 Sancituzumab Govitecan同樣適合HER2 陰性的病人使用。
2023.05.03 11:32:23

腎智台|健康素養:醫護腎友促進全民腎康

香港腎臟基金會早前舉辦線上及線下研討會,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受邀參會。一眾醫護人員及腎友圍繞「全民腎康」和「健康素養」主題,就如何增強腎臟照顧、填補認知不足、團結社群促進腎康作個人分享。
2023.04.28 03:37:18

香港逾40萬人患哮喘 三大策略防悲劇發生

5月2日為世界哮喘日,世界衞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有 2.62 億人受哮喘(Asthma)影響,推算現時香港哮喘患者逾40萬人,每年平均有70-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有20-30人正值精壯之年(15至44歲)。
2023.04.28 03:34:07

肺癌篩查計劃揭7%參與者患癌 及早發現根治率達九成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單是2020年男女整體的發病數字超過5400宗,死亡數字更超過3900宗。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近日公布第一期免費肺癌篩查計劃的結果,99名參與者當中,有7位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患上肺癌,期數分別有1期、2期及3期,當中有6位病人已完成手術,1位病人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篩查計劃同時也發現其他胸腔疾病需要跟進的個案。
2023.04.20 03:43:02

養和專欄|慎選適合餵食方案 預防病人營養不良

營養師的工作並不限於飲食指導和建議各類型營養品。當病人進食不足夠或不能進食時,營養師會因應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計算其營養的基本需求,建議最合適的進食或餵食方式,以防病人營養不良。
2023.04.12 12:42:13

口罩如何影響學童語言溝通?

相信過去三年的疫情期間,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擔心戴口罩會影響孩子語言發展,特別是仍處於在語言學習黃金期的學童,上學時同學和老師也戴口罩,看不到臉部的表情和嘴型。究竟這會否對兒童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2023.04.06 12:06:11

乳癌瑣碎事(55):乳癌放射治療同步加強技術之優勢

之前文章提及精準的電療方,例如弧形調控 (VMAT: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以及低分次電療(Hypofractionation)除了可以減少電療所引起的放射性皮膚炎,亦可以減少病人進出醫院的次數,低分次電療亦可以減少醫療成本,屬於三贏方案,隨着電療技術的進步,同步加強的技術(SIB:simultaneous boost)一方面可以更精準針對高風險位置加強電療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減少電療次數,亦是電療新方向的大趨勢。
2023.03.31 02:43:20

養和專欄|為摰愛善待自己 給中風照顧者的話

作為中風照顧者的你,容易把全副身心投放於病人身上。責任日積月累,照顧者或不為意自己的壓力過重、身心俱疲,甚至出現各類慢性生理及心理問題。因此,在照顧至親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善待自己,長遠方能為病人提供最好的護理。
2023.03.27 11:03:00

養和專欄|常見眼部運動創傷

不少運動都有可能傷及眼睛,多為意外造成,尤其常見於球類運動。打籃球或踢足球時「食波餅」,眉骨、鼻子等臉部骨骼可以卸去部分撞擊力﹔相反羽毛球體積小、球速最快,很容易「一擊即中」,直接傷害眼球,是最常見的球類創傷之一。
2023.03.22 04:29:49

乳癌瑣碎事(54):乳癌電療皮膚護理新資訊(2)

之前文章提及到如何處理放射性皮膚炎,隨着電療技術的進步,以及更多病人知道如何護理皮膚, 減少了病人電療後所引起的放射性皮膚炎。不同的電療技術如何改善電療所引起的放射性皮膚炎?其實主要是透過精準的電療方式,如弧形調控 (VMAT: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以及低分次電療 (Hypofractionation),以減少放射性皮膚炎的問題。
2023.03.10 12:02:00

免疫治療資助門檻高 團體促擴展至「低分」肺癌患者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更是頭號殺手,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成。免疫治療用於晚期具PD-L1蛋白水平表現的非小細胞肺腺癌上,已獲國際認可多年。不過有病人組織指,現時只有高PD-L1蛋白水平患者獲得特區政府資助接受免疫治療,PD-L1蛋白水平低分的患者卻無法獲得資助,出現「同病同藥不同命」的治療情況,呼籲特區政府放寬資助標準,讓「高分」和「低分」患者都享有平等醫治機會。
2023.05.22 17:05:00

癌症復發等於命不久矣?醫生為你拆解迷思!

抗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路上可能要面對病情復發或擴散,而復發時間可以相隔一星期甚至數年,對病人來說可謂非常煎熬。過往也曾遇過一些病人,完成化療後已回復正常生活,誰知相隔多年正當以為病情受控,結果卻迎來復發。相信很多人也會有疑問,為甚麼經外科手術切除癌細胞後仍有機會復發?一旦復發是否代必定無法根治,甚至命不久矣?
2023.05.19 15:05:00

新一代微笑矯視SMILE Pro 10秒矯正近視散光

據統計,香港患有近視的人口多達七成,部分人會為了生活上更方便而接受激光矯視。養和眼科於2021年引入新一代微笑矯視技術 SMILE Pro,至今已為500多名患者進行矯視。臨床結果顯示,逾9成眼睛達到100分(20/20)或更佳裸眼視力;而新一代技術對於治療中至深度散光患者的效果更好。
2023.05.18 18:05:00

香港中風基金|腦血管畸形與煙霧病的診斷和治療

中風,被認為是老人家的病,不關年輕人的事。不錯,老年人的確發病率較高,但是年輕人,甚至嬰孩也一樣會中風。年輕人中風普遍的原因有兩個:先天動、靜脈血管畸形;而煙霧病更有可能影響更幼小的嬰孩。
2023.05.15 14:05:00

腎智台|食醒D 食好D(1)好貼士:腎臟營養與飲食

腎病患者的腎功能較差,身體內的水及電解質容易失平衡,導致腎損傷、水腫及心臟衰竭等問題。在日常飲食中,腎病患者在蛋白質、鈉質、鉀質、磷質,以至飲水量都要特別留神。在大多數情況下,營養師都會因應病人情况及近期驗血報告,制定及調整合適餐單,如病人的驗血指標有改善,某些食物的份量上可稍為放寬。
2023.05.12 15:05:00

中大與科技園攜手 推動細胞及基因治療邁向產品化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成立的「先進治療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將在下月中旬正式啟用,是本港首個生產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的科研機構,有望加快臨床試驗到商業規模生產的速度,為生命醫學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提供確定性。
2023.05.08 18:05:00

乳癌瑣碎事(56):HER2 陰性荷爾蒙受體陽性晚期乳癌治療新資訊(1)

在乳癌藥物的發展過程中,第一種標靶藥物適合乳癌病人使用的是抗HER2治療的藥物。由於歷史悠久,很多病人都有種錯覺以為只有HER2陽性的乳癌病人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但隨着藥物發展日新月異,現時已有不同的標靶藥物以及抗體藥物複合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適合HER2 陰性的病人使用,除了常用的口服標靶藥CDK4/6 抑制劑 (Palbociclib, Ribociclib, Abemaciclib),PIK3CA 抑制劑(Alpelisib) 以及mTOR 抑制劑(Everolimus),還有之前只適合HER2 陽性病人的抗體藥物複合物 Trastuzumab Deruxtexan以及之前只適合三重陰性的抗體藥物複合物 Sancituzumab Govitecan同樣適合HER2 陰性的病人使用。
2023.05.03 11:05:00

腎智台|健康素養:醫護腎友促進全民腎康

香港腎臟基金會早前舉辦線上及線下研討會,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先生受邀參會。一眾醫護人員及腎友圍繞「全民腎康」和「健康素養」主題,就如何增強腎臟照顧、填補認知不足、團結社群促進腎康作個人分享。
2023.04.28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