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盛放洋紫荊5 | 全方位培養當地人才 這家造紙港企在越南深得民心

絲路盛放洋紫荊 2023.09.14 22:19:00

河內、胡志明、峴港⋯⋯這幾個越南著名的城市或地區,是不少港人旅遊、工作,甚至港企出海發展的首選。而在距離越南胡志明市車程約三個半小時的南部地區,有個名為後江省的地方,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它,是因為一間港企——越南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越南理文造紙)。

「外資企業在這裏投資,可能會有很多誤會,『你們來是拿我們的資源,賺取利潤就離開。』」58歲的越南理文造紙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人鍾偉富談及公司在當地十年來的發展非常感慨,「我們不可以用嘴說我們有多好,我們就實際行動。」於是,十年間,越南理文造紙深耕細作,不但讓企業迎來新發展,更帶動當地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工業園區,甚至環保方面的高標準成為越南工業環保典範。讓工廠從無到有,讓當地人從心懷疑慮到以廠為家,讓員工從只懂越南語到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越南理文是怎樣做到的?點新聞「絲路盛放洋紫荊」專題組在越南後江省找到了答案。

【從無到有 生產物流供電供水自給自足】

成立於1994年的香港理文造紙有限公司(理文造紙),是一家產能位居全球紙業前列,在業內具有一定規模及實力的造紙企業,其產品顧名思義,主要是紙。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包裝用箱板原紙、生活用紙等,有相當一部分都由理文造紙生產。理文造紙在內地廣東、江蘇、重慶、江西等地有多個造紙生產廠房。2008年加入理文造紙的鍾偉富,最開始就是在香港及內地江蘇的公司工作。2013至2014年,趁「一帶一路」倡議東風,理文造紙決定到越南發展,鍾偉富成為先頭部隊,在越南一幹就是十年。

越南理文造紙有了自己的發電站、污水處理站和水廠,能夠自給自足。

「當時覺得這裏類似內地八九十年代的模式,我覺得這對公司、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機會,可以將之前學到的、做到的工作經驗,帶來這裏。」鍾偉富回憶道。2014年建廠初期,工廠所在地只是一片荒蕪的農田,什麼都沒有。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建造,一個總面積83公頃的廠區逐漸成形。越南理文造紙有了自己的生產車間、宿舍區、碼頭、貨櫃場、倉庫,甚至有了自己的發電站、污水處理站和水廠,從供水供電到處理污水排放,都能做到自給自足。

鍾偉富感慨,一開始沒想過在越南能有這樣的條件,「結果我們做到了,證明我們之前的理念、想法是對的。」

鍾偉富感慨「結果我們做到了,證明我們之前的理念、想法是對的。」

「我們後江省是越南13個省最窮的。」越南理文造紙業務經理、越南本地員工阮氏心,可謂一路見證了越南理文對當地帶來的改變。阮氏心畢業時,恰逢理文造紙到越南投資建廠,她記得,當時理文造紙的投資金額、開放規模都是當地最大的。但是,由於當地是農村,不少人對外資企業的到來有不同看法,甚至不同意。阮氏心說,投資者來這裏會不會破壞環境?投資者會不會賺了錢就走,這些都是當地人最擔心的問題。

越南理文造紙業務經理、越南本地員工阮氏心剛畢業就到理文造紙工作至今。

【全面培訓 越南員工潛力大成長迅速】

如何打消當地人的顧慮?如何讓當地人體會到外資企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做好「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越南理文造紙在當地做了很多授之以魚授之以漁的工作,充當其衝的就是人才培養。

鍾偉富介紹,開廠那兩三年,公司和本地大專院校和辦課程,如電機專業、發電專業、維修專業、造紙專業等,若當地大專生或高中畢業生與公司簽合同,公司就保送他們去大專院校讀書,費用全免。「除了提供讀書機會、培訓機會,公司還安排員工考取越南的駕照及相關職業認證證書。」越南理文造紙廠務經理、越南本地員工葉文勇說,「我本人就是經過培訓逐漸提升上來的,現在我們很多本地人和我一樣,也是部門經理。」

若當地大專生或高中畢業生與越南理文造紙簽合同,公司就保送他們去大專院校讀書,費用全免。

類似葉文勇這樣從基層員工一步步成長為管理人員的越南本地員工不在少數。越南理文造紙生產物料計算副經理、越南本地員工廖玉准也是其中一員,「來越南理文(造紙)上班,我可以學習很多管理方式,如生產管理、人事管理,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從內地外派到越南理文造紙工作的電站責任副站長宋曉波,及高級經理周俊,對越南同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公司有成體系的培訓、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傳、幫、帶作用下,本地員工成長迅速,專業知識學得快,甚至不少人自學中文,逐漸成為骨幹。這與起初找不到有專業技能的人形成強烈對比。宋曉波說,剛建設電站時,當地人在發電專業上不強,因此共有46名中國員工被派到越南支援。隨公司本地化進程發展,至今電站只剩下9名中方員工,很多管理崗位、技術崗位,都是越南本地同事。

電站責任副站長宋曉波是從內地外派到越南理文造紙工作。

【授之以漁 中國專家對技術毫無保留傾囊相授】

「剛開廠時大概用了180個香港及內地同事,因為全部由零開始,很多安排上或操作上,在這邊找不到人手。今時今日香港及內地同事只剩下48個,主要是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鍾偉富說,越南理文造紙目前的管理層,大概都有三成是本地人。

「我們的外國(中國)專家都很厲害,有中國專家培養我們,我們學習了很多。」葉文勇分享,與中國來的專家在現場工作,能在很多方面得到提升。越南理文造紙污水站副站長、越南本地員工阮維慶對此也很有同感,「公司領導全力教我們怎樣操作,怎樣管理,如果是越南的企業,不會毫無保留地全教授給下屬。」

越南理文造紙污水站副站長、越南本地員工阮維慶表示如果是越南的企業,不會毫無保留地全教授給下屬。

阮氏心認為,理文造紙在香港和內地的發展領先越南很多年,「他們在想法、模式方面都看過、學過,所以來這裏的時候,他們很用心地教我們,我們感覺是很幸運的,才能跟他們學東西。」

【不分你我 中越員工是守望相助的「家人」】

越南理文造紙不僅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還照顧到當地員工藝術助興的方方面面,如為員工修建帶飯堂、運動設置的宿舍,在中秋節等節假期舉辦親子活動,開放給所有員工及家屬參加。「在這間工廠年紀最大就是我。」鍾偉富笑言,「上班時他們當你是一個經理、上司,放工後他們當你是一個長輩,有好吃的,有開心的事會互相分享,本地節日也會分享食物給你。大家互相關心,很開心的,沒有任何溝通上的矛盾。」

「與越南同事之間的相處,感覺像一家人一樣。」宋曉波說。最開始,覺得自己背井離鄉到另一個國家,很多東西可能不適應,但通過幾年在當地的生活與相處,不但適應了當地生活環境,還有了一群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家人。」

從中國來的員工和越南本地員工成為一個大家庭,和睦相處,互相照顧。這種互助精神,在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鍾偉富說,越南疫情突然爆發後,為保持正常生產,全工廠1000多人都要到宿舍區住,在工廠區形成「居住——工作」的閉環管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裏,同事們不是在宿舍就是在廠區,「這是很辛苦的,困住了。」若有人不幸染疫,被隔離居住,員工們不但沒有避之不及,反而想盡辦法去照顧病人,守望相助。「幸運地,我們雖然有員工感染,但沒有一個重病住院。」

越南理文造紙在疫情期間,全工廠1000多人都要到宿舍區住,在工廠區形成「居住——工作」的閉環管理。

在防疫抗疫同時,越南理文造紙還要兼顧生產,挑戰更是不小。內地技術專家過不來,當地員工就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攻堅;物流供應鏈欠缺材料到不了,就只能想辦法改用本地資源、本地物料;全球訂單減少,做好了貨發不出去,唯有減慢生產,從而維持員工有經濟收入,讓他們安心。鍾偉富說,當時飯堂、宿舍區水電,全由公司補貼,不僅三餐免費,還會加餐加菜,分發維他命,讓同事們補充營養維持健康,就這樣辛苦地捱過了三個月。

回望那段日子,鍾偉富覺得很難忘,共同抗疫讓所有人看到,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但可以一起生活,相互照顧,是一個大家庭,是一家人,「這令我非常感動,也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工業商業雙贏發展 創環保典範】

「公司很關心我們本地員工,投了很多資源改善員工生產生活條件,還與本省政府部門合作,協助在當地建造幼兒園、工房、修路,學生開學還給他們提供獎學金。」阮氏心說,「我很榮幸能在越南理文工作。」

讓當地人從懷疑到認可,除了在人才培養、讓員工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外,越南理文造紙也讓當地百姓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帶動工廠所在地周邊形成了一個蓬勃的經濟圈。

鍾偉富說,從最開始周圍沒有一間工廠、沒有電站水廠,到現在有了寬廣的公路,有了供水系統、供電系統,配套做得好了,吸引了很多企業過來。不少企業來都會參考越南理文造紙的標準,做規模化工廠,於是更多就業機會就創造出來。過去後江省以農業為主,年青人唯有到胡志明市或中部甚至更遠的北部打工,現在不用了,在本地就有了很好的平台和就業機會,年青人回到當地發展,拉動消費,工業和商業日漸蓬勃。「從零開始帶動到整個周邊,我可以說方圓15至20公里的經濟活動圈是很蓬勃的了。」

越南理文造紙帶動工廠所在地周邊形成了一個蓬勃的經濟圈。

「很明顯,我們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時候,大家有一個問號,一個懷疑,『你來是拿我們的資源,賺取利潤然後離開』。沒有,我們的理念,文化,不是這個。」鍾偉富表示,港企來到越南開工廠,不只是開拓公司業務發展賺取利潤,還把技術、經驗帶到當地,發展當地經濟,創造就業。

並且,注重環保和綠化的越南理文造紙,還建設了一個在越南南部最大的污水處理系統。這裏的監測是24小時的,每5分鐘取一次水質樣本做測試,通過全部電腦化、數據化、系統化的處理,聯通本地環保局。污水站副站長阮維慶說,污水站的處理達到越南國家標準,公司還修建了一個樹木環繞生態湖,處理過的水可以用來養魚、養樹。

「我們也想讓大家看到,外資企業來投資,不只是為了經濟利益,我們對環保、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視的。」鍾偉富說,當地工業區招商引資時,還會專程帶潛在投資者到工廠參觀。越南理文造紙在環保方面的高標準,更成為越南工業環保典範。

【文化交流 越南員工學中文講中文】

從香港及中國內地及帶來的資金、技術、人才、文化,在越南理文生根發芽,自然而言,當地員工也耳濡目染地學會了中文,更有機會到中國接受培訓、工作,他們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我進理文後才學的中文,雖然小時候很喜歡,但沒有機會學習。」現在能說一口流利中國話的阮氏心,為了方便溝通,參加了公司的中文培訓班。現在的她,不但普通話流利,筆頭功夫也了得。和她一樣進入理文後才學習中文的越南本地同事還有阮維慶和葉文勇等許多人,他們都是從不會聽不會說,到現在能與中國來的同事無障礙溝通。會中文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在被公司派往中國內地接受專業培訓時,更加游刃有餘。

鍾偉富介紹,公司會選派優秀的骨幹,去集團位於內地不同省市的工廠接受半年、九個月或一年的專業技能培訓,或定期舉辦的考察交流,之後再返回越南工廠。阮氏心、阮維慶都曾到中國內地或香港學習交流。「我曾到中國學習一個多月,覺得中國是一個大國家,有機會想到那邊(中國)工作。」阮維慶說。

談及工廠接下來的發展,鍾偉富表示,未來會在現有廠址建設二期工程,並且在當地建設一個原材料採購中心,更重要的是,將當地打造成一個人才培訓中心,培訓適當的人才,不止管理當地工廠,還可以支援集團在東盟國家不同的發展。「我們會以越南為起點,把這邊的模式擴展到其他國家,一路一路地發展下去。」

「當地老百姓見到你公司有規模,是有社會責任的良心企業,用技術、用先進設備,並且把平台和機會給本地人、栽培本地人,他們為何不接受我們?」鍾偉富說,通過當地人感受到外資企業帶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好處,往後「一帶一路」過來的企業,都能在當地更容易被接受。「現在你問我越南是否是『一帶一路』成功的例子,我可以好肯定地回答,是。」

■ 大公文匯全媒體特派越南採訪團:蘇婷、梁濤、任青、Sum、芮雯、沐晚

■ 撰  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蘇婷

■ 視頻拍攝: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任青、Sum、蘇婷、芮雯

■ 視頻製作: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Sum、蘇婷

編輯:輕雲
關鍵詞:香港越南理文造紙
評論
字號:
發表
查看更多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