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傑莊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發展新時代,也面對關鍵轉型時刻。北部都會區是極為重要的施政藍圖和未來策略發展據點,也是香港建構未來產業集群的重中之重,有利推動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社會融合。
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及科技中心,特區政府致力將北部都會區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創科新城,並正朝向發展為區域創新科技樞紐,是香港創科用地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當中新田科技城可提供約300公頃的創科用地,毗鄰深圳的福田、皇崗一帶,其創科用地的策略定位,是成為創科發展集群的樞紐,既與深圳產生協同效應,亦助力香港於「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
政府將在北都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向發展商批出具規模的地塊作綜合開發。要加速北都發展,筆者建議政府可以採用更靈活創新的融資安排,例如分期繳付投標,一來可以紓減發展商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二來也可加大誘因,吸引更多發展商競投 。
至於發展項目,全速推進北都計劃有利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其中,新田科技城作為北部都會區的旗艦項目,區內的產業發展的核心必須是創新驅動,例如聚焦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吸引本地及國際創科頂尖企業落戶。
筆者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援,包括提供稅務優惠、創業資助等配套措施,並鼓勵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完整的創新生態圈,從研發、轉化到商品化形成產業鏈。同時,也要加快推動北都與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無縫銜接,實現資源共享、制度對接、產業協同,創造出一個具國際競爭力的創科走廊。
同時,也要加強軟件配套,創新跨境要素包括人流、物資流、數據流等軟件安排是合作區「一河兩岸」、「一區兩園」能否暢順運作的關鍵。特區政府必須加強與深圳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合作區在「一國兩制」下「一區兩園」的優勢,確保人員、物 資、數據等都能夠暢通流動,實現兩地創科深度合作的橋頭堡。
此外,與北都發展同樣也可大幅增加香港土地供應的「明日大嶼」項目,時機配合上可以稍為作出調整,筆者認為政府目前應該先行表明擱置「明日大嶼」計劃,專注推進北部都會區,一來可以全力集中資源和政策措施,率先發展以創科為重的北都,應對世界創科趨勢,二來也可鞏固市場預期,為香港未來土地與經濟發展建立更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北都和「明日大嶼」計劃都耗資龐大,應該訂好先後發展次序,政府可以讓顧問完成已撥款的項目技術研究合約,留待將來計劃正式展開時應用,但現時應該盡早地、斬釘截鐵地向社會和市場發出明確信息,無謂讓人對「明日大嶼」計劃有一再拖延、開工無期的錯覺,而且也會間接影響加速北都發展的步伐;目前,集中精力及資源推進符合國家發展策略及社會共識的北部都會區,提振發展社會和發展商的信心,是更為符合應對世界局勢和長遠發展的明智策略。
總括來說,在新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們必須要以創新思維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也要採用更多元的發展模式,為業界拆牆鬆綁,提升新質生產力,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也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