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有Say】港逾百工程用「組裝合成」 助品牌推向國際

●現時已有逾100個政府及私人項目採用MiC建築法。圖示位於火炭的小學新校舍透過MiC技術建成。 網誌圖片
●現時已有逾100個政府及私人項目採用MiC建築法。圖示位於火炭的小學新校舍透過MiC技術建成。 網誌圖片

●發展局與廣東省住建廳、海關廣東分署、廣東省稅務局在深圳舉辦模塊化建築企業座談會。 網誌圖片
●發展局與廣東省住建廳、海關廣東分署、廣東省稅務局在深圳舉辦模塊化建築企業座談會。 網誌圖片

  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發表網誌透露,現時已有超過100個政府及私人項目採用「組裝合成」(MiC)建築法,預計未來5年完工的「組裝合成」樓面面積約250萬平方米。該局正落實不同措施,粵港兩地於上月23日至28日合辦了一個大型推廣活動—「『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產業發展周」(發展周),除促進各地交流及將MiC推廣至國際,亦公布一系列強化措施以完善MiC產業鏈的發展。她表示,發展局會繼續在本地和海外推廣這種先進建造方法,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組裝合成」建築科技和建造中心,令其MiC建築成為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建築品牌。

  港深辦座談 業界反應踴躍

  甯漢豪引述發展局助理秘書長(高效建築)何進生指出,過去業界較少接觸涉及「組裝合成」組件的跨境貿易,因此發展局於發展周啟動禮上亦發布了《粵港「組裝合成」模塊化建築跨境貿易指南》(《指南》),提供申請保稅加工貿易安排及出口組件至香港的跨境稅務申報指引,幫助業界了解整個貿易流程,並列明在加工貿易模式下,進口貨物免收關稅和增值稅,以助企業減輕資金壓力。發展局亦在港深兩地舉辦座談會,講解《指南》內容,業界反應踴躍。

  建科院於啟動禮上向首批8間「組裝合成」製造商認可計劃下通過嚴格評審的製造商頒發認可證書。建科院主席韓志強表示,會定期檢討及提升相關評審標準,確保認可製造商能夠維持高水準、高品質,提升公眾、業界及審批部門對認可計劃的信心,進一步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建科院正與香港大學模塊組合建造實驗室及廣東省建科院合作,共同制訂及完善MiC相關的灣區標準,促進灣區互聯互通及助力MiC技術走出世界。

  甯漢豪引述參與公眾導賞團的林先生表示,他從導賞團了解到MiC最新的建造方法可大大改善樓宇漏水等問題,提高了他對這種建築方法的認識。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