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必然受惠於內企出海潮流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乃國家重要政策。上世紀末,借全球化與全球分工之勢,企業出於效率與成本考量,在全球規劃供應鏈,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此後,中國在高新科技領域不斷探索,成績斐然。然而,當下我們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貿關係趨緊的局面。在全球化進程日趨複雜且充滿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內地企業「出海」不再只是一個選項,而是攸關業務存亡的關鍵,「不出海,就出局」,已漸成眾多內地企業的共識。

  中資企業出海勢在必行,這幾乎毫無懸念。但出海之路,談何容易。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諸多問題亟待克服。近十年來,香港定位為國家面向國際的門戶。憑藉先進的金融基建與制度、融資及結算優勢、法律仲裁的豐富經驗、優秀的兩文三語人才儲備,以及毗鄰內地的獨特地理優勢,香港自然成為內地企業出海的最佳「跳板」。企業若不想出局就得邁出海外,但倘若不想盲目冒險,找個熟悉環境的「導遊」至關重要,如此方能降低風險。

  事實上,內地企業出海正遭遇比以往更具挑戰性的外部環境。許多企業原有客戶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近年來加大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力度,部分國家甚至出台針對中國的經貿政策,對內地企業產生切實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為1,478.5億美元,僅約為2016年峰值的四分之三。

  也就是說,如今內地企業出海,一類是此前未曾涉足海外市場,如今不得不邁出第一步;另一類則是已有客戶基礎,但需尋找新的海外投資目的地與市場。無論哪一類企業,筆者深信,都會對香港作為門戶、橋樑以及增值助力者的角色頗感興趣。我們務必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