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知識有待加強
雯雯
香港環保署為加強社區回收,推廣源頭減廢訊息,為方便市民參與,近年「綠在區區」公共回收收集點,已遍布全港十八區。環保署表示,「綠在區區」去年收到的回收物,較2023年收到的數字上升近百分之六十,顯示推動積極回收的成效。
雖然市民減廢的意識已大大提高,但一些回收知識仍有待加強。有人到「綠在區區」環保站回收,卻被站內工作人員發現她帶來的物品,如膠樽、鋁罐、玻璃樽等完全沒分類,工作人員要即場指導和協助區分類別,因此令等候的人龍越來越長!也有人不知道膠樽跟其他雜膠(如膠袋)是不同的回收項目。薯片和蝦條等零食包裝袋因內有一層鋁箔,故不能回收。玻璃瓶及其蓋子應分開,前者是玻璃類,後者則屬五金類。
有市民因帶來的膠樽全都有剩餘的飲料在內,被站內工作人員拒收而起爭執。有人更把吃完的外賣膠餐盒直接送過來,回收點不是垃圾站啊!智能廚餘機收集的主要是回收生、熟、吃剩和變壞的食物,但有街坊把湯渣及大骨頭傾倒入內,甚至連紙巾、牙籤和凋謝了的菊花也有,此舉令廚餘機容易損壞。有人索性把廚餘放在廚餘機旁,結果招來蒼蠅蟲蟻出沒,影響環境衞生。
日本文化向來很受港人歡迎,環保這方面真的要向他們多加學習。從電視節目看到,日本的回收站項目分得更仔細,如玻璃瓶透明與有顏色的要分開,膠樽上的招紙會先移除,與膠樽蓋屬雜膠類,想不到連防潮珠也會回收。環保回收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大家不妨做多一點,讓回收流程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