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讀書法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人類自有歷史至今,書是傳播知識及人生哲理的主要渠道。很多讀書人都視書為良友、知己、鑰匙、精神食糧。許多學者都有其獨特讀書方法,值得借鑑。

  筆者最近參加了「香港讀書會」舉辦的講座,介紹孫琴安所著的《名家讀書法》,其中有兩位名家的讀書法最有指導性。美國著名作家梭羅主張的讀書方法有三點:第一,應該把一天最靈敏、最清醒的時間用於讀書,因為讀書是一種崇高的智力鍛煉;第二,應該挑選最好的文學作品閱讀;第三,人們在閱讀時要注意與生活境況聯繫,可以對生活帶來啟廸。他說:「多少人在讀了一本書之後,開始了他們生活的新紀元!」美學家朱光潛主張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選讀時應該注重讀原著,並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

  講座上,另有一位韓國崔女士用粵語介紹她的讀書法。一本好書,她至少讀2次,甚至4、5次,以找出重點,如《稻盛和夫的哲學》的重點是利他。她並把從讀書學到的帶到生活實踐中去。上完這堂課,我受益良多。

  據筆者了解,著名的學者和文化人,都有廣泛而兼容的閱讀方式。諾貝爾奬得主楊振寧、李政道、崔琦,他們既是學有所成的科學家,同時又醉心文史哲。楊振寜在2004 年發表「《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的講演,分析透徹,在內地思想界引發一番爭論。中大工程學者陳之藩教授,既是電機學權威,亦愛好文學,擅長寫作散文,著有散文集《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劍河倒影》,文字優美、情感豐富,均膾炙人口,是我中學時代鍾愛的讀物。

  讀書要學究方法,方能事半功倍,以上談到的例子,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