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深龍城排水口 污染量減近九成

  回顧3年力推漁農現代化 謝展寰:環保須與發展並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發表題為「三周年工作回顧及展望」的網誌,指過去3年在改善香港近岸污水、推動漁農業發展、推進食品貿易等多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荃灣、深水埗及九龍城三區排水口整體污染量已減近九成。他指香港經濟正急速轉型,亦逐漸與大灣區發展密不可分;展望保護環境必須能夠與經濟發展並行,才可以持續。

  他回顧指,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針對維港兩岸特別是荃灣、深水埗及九龍城區有嚴重污染問題的排水口,在去年年底前減污染量一半。截至去年底相關排水口整體污染量已減近90%。去年三項鐵人世界盃和亞洲盃比賽均於中環灣仔海濱成功舉行;第15屆全運會鐵人三項亦將於今年11月在該處舉行,現時水質已符合比賽項目嚴格要求並已在3月初完成測試賽,相關部門會致力確保賽道水質達標,讓正賽順利舉行。

  漁農業方面,局方前年推出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藉應用高科技推動行業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漁護署已指定4個新魚類養殖區分階段啟用,合共590公頃面積為現有約3倍,預計2027年本地海魚養殖產量將是2022年的兩倍;另於上水預留土地興建首個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正平整土地。

  此外,香港製造食品在內地一向受歡迎,局方與國家海關總署簽訂協議,去年5月推出便利通關安排,讓3種香港製造食品(包括飲料、糕點、糖果和巧克力)經海關總署抽樣檢驗後可直接放行,無需等待檢測結果,有助縮短清關時間和簡化流程。來年會續與業界和內地商討進一步簡化香港與內地的食品進出口,促進兩地食品貿易發展,打造香港成為食品貿易樞紐。

  與大灣區共同推動新能源發展

  謝展寰最後展望未來兩年的工作,指除繼續推進減廢回收和車輛電動化,亦會主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和綠色轉型,與大灣區共同推動新能源發展、無廢灣區,以及綠色產業的建立;亦會借鑑內地經驗,大力推動本港漁農業長遠可持續發展,打造綠色新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