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為灣區發展蓄人才
郭靈 資深傳媒人
近日全港多所大學非本地生申請相繼創出新高。據香港科技大學透露,目前接獲近2萬份就2025/2026學年的非本地本科生入學申請,競逐約800個學額,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國際生的申請增幅尤其顯著,按年增加約四成;同時間,香港理工大學的非本地生申請同樣創出新高,超過2.1萬人;香港浸會大學內地以外非本地生申請也按年大增逾半。
筆者認為,由於特朗普政府針對外國留學生的不友善政策,導致許多海外學者和學生對留學美國的前景感到極度不安,亦為本港提供了吸引國際尖端人才的絕佳機遇。特區政府應把握機會迅速行動,通過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全球尖子學生來港升學、發展,將香港打造成國際人才高地的同時,為大灣區未來發展積累更多的高端人才資源。
要知道,在特朗普政府打着美國優先的旗號,推出包括收緊簽證審批、削減研究經費、驅逐留學生,以及剝奪大學招收外國學生權力等對國際學生極不友善的留學政策後,美國對國際留學生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更甚者部分身處美國的外國學生,因擔憂未來在美國的發展前途而尋求轉校,前往美國以外的地方繼續學業。另邊廂,香港各所大學在國際排名中表現出色,部分大學的排名創下歷史新高,加上近年特區政府在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後,給予非本地學生更多的政策支援,令到留學香港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上升,出現了國際專上教育「東升西降」的現象。
既然機會已經出現,特區政府就要避免「捉到鹿唔識脫角」的情況。在資助本地大學增加非本地本科生收生份額,給予國際留學生政策便利的同時,亦要有提供更多硬件配套設施支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舉例來說,如何安置外國留學生,為他們提供宿位,就是一項重要的配套設施。目前本地大學學生與學校宿位的比例平均為3.4比1,就連本地生也要「爭崩頭」,更遑論可以滿足更多留學生的需要。儘管近年有本地大學和私人公司想到購買酒店,為學生提供宿位,惟受制於法規,要將酒店或商廈改裝成為學生宿舍,並不容易。若政府能在這些方面「拆牆鬆綁」,釋放出工廈等住宿空間,應可紓緩大學生宿位不足的問題,吸引更多國際學生選擇來港升學的同時,亦能為香港和大灣區未來的多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