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觀眾

  沈鴻穎 學研社成員、文字工作者

  作為一個睇TVB長大的普通家庭觀眾,近期見到六位年紀總和超過300歲、平均年齡超過51歲的TVB小生在直播中大跳《晚安大小姐》,內心不禁大叫:「救命呀!」就連內地微博上都出現如「TVB禁止虐待老人」、「TVB為何淪落至此」的熱搜詞,雖有調侃成分,也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行銷,但相信無論本港觀眾抑或內地網民對此實也不樂見。

  很明白面對各大串流平台夾擊,觀眾觀看模式轉變,傳統電視台面臨生存困境,眾所周知香港電視演員片酬並不高,哪怕視帝、視后收入亦有限,如今玩短視頻和直播帶貨是大趨勢,又能賺錢,何樂不為?那為什麼觀眾看到這群資深演員跳舞會覺得心酸?要知道,內地許多80、90後觀眾也一樣是看TVB劇長大的,《鑑證實錄》、《陀槍師姐》、《法證先鋒》等多套經典劇是他們對專業人士、職場的啟蒙,也造就他們對港星情有獨鍾。演員的實力和專業,是觀眾認可的,因此當TVB藝人轉向內地市場拍戲、上綜藝、開直播推銷情懷等,都深受歡迎。與內地如今許多流量明星不同,他們即使不在熒幕前扭腰跳舞討好粉絲,也無損觀眾對其喜愛。

  然而,青黃不接是致命傷,近年的確中老年味濃厚(看廣告十之八九在賣藥品就知),但《東張西望》以至近日《女神配對計劃》的熱度都反映出「TVB其實仲有人睇」。近年,內地演員天價片酬、年輕藝人德薄才疏又接連「塌房」,加上欠缺原創劇本、戲劇同質化等問題,均已令內地觀眾出現「疲勞」,不滿內娛將明星捧得太高,反讚賞本港藝人視演員為職業,尊重觀眾且接地氣。

  因此進軍內地的TVB,更應瞄準機會好好發揮和保留自家優勢:具演技實力的人才和仍然堅持到的原創劇本。觀眾想看的是優秀作品,而非一班演員在濾鏡鏡頭前大跳網紅舞賺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