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秒捕捉餵猴 AI天眼無漏眼
已成功檢控六宗 漁署擬擴應用至九龍水塘
隨着香港加速城市化,野生動物棲息地逐漸減少,加上市民非法餵飼野生動物,導致野生動物擅闖民居及襲擊市民的事件頻生。特區政府繼去年修例打擊非法餵飼後,陸續引入新科技協助打擊非法餵飼。記者日前直擊漁護署在琵琶山停車場試用人工智能(AI)閉路電視系統,當識別到有人餵飼猴子,系統會即時報警,系統投入使用至今已錄得六宗成功檢控個案,收到阻嚇作用,署方擬於第三季把該監察系統擴展至附近的九龍水塘停車場。
專題組
記者日前在漁護署人員陪同下深入香港野生猴子聚居地金山郊野公園,沿路見到不少猴子在路上自出自入,毫不畏懼人類,甚至走近行山人士企圖「截劫」食物。
漁護署動物護理主任(行動)葉婉明表示,過往由於有市民以餵飼猴子為樂,導致猴子不斷與人頻密接觸而改變習性,失去畏懼人類的本性而在民居附近聚集,變得具有攻擊性主動搶奪市民手持的食物或膠袋,甚至發生傷人事件。
為使野生動物重新建立原來的天性,政府近年重點打擊非法餵飼,去年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加重非法餵飼野生動物的罰則及法例適用範圍,漁護署聯同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房屋署成立「跨部門禁餵執法工作小組」,透過定期會議檢視和優化禁餵規定的執法策略和執行情況。
不過,執法最大難點是非法餵飼一瞬即逝,當執法人員到場時,涉事者或已離開,舉證十分困難。故漁護署近期善用科技加強監察及執法能力,去年初率先在金山郊野公園琵琶山停車場引入配備人工智能的閉路電視系統。葉婉明介紹,該系統的特點是加入人工智能和即時警報功能,可以有效識別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情況,「當系統檢測到有人和猴子同時出現在畫面上超過10秒,或涉及一些非法餵飼動作,系統便會自動發出警報,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員到場執法。」
根據車牌等跟進調查
葉婉明指出,即使人員到場前非法餵飼者已離開,也能根據閉路電視拍攝到車牌等資料跟進調查。
葉婉明坦言,本地猴子因缺乏天敵,加上過往人為過度餵飼,令其數量曾急增。有研究顯示,上世紀九十年代猴子群落增長率為每年7%至10%,每8年至12年便會增加一倍。為此,漁護署自2007年起推行猴子避孕及絕育計劃,委託承辦商為金山、獅子山和城門郊野公園的猴群進行避孕或絕育處理。至今,承辦商已為超過2,100隻猴子進行內視鏡絕育手術,猴群出生率由2009年約60%降至近年約32%。
不過,由於香港很多地方也鄰近猴子棲息的郊野,部分猴子或會受棄置食物或樹上果實吸引而走近民居覓食,這些個案多發生在靠近猴子棲息地或郊野的地區,特別是沙田、葵青、荃灣、深水埗及大埔等區。近年猴子滋擾個案宗數,維持在每年約30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