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股為防禦之選 市場加快去美元化


  專家籲多元資產配置 建構具韌性投資組合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投資者普遍看淡美元資產前景。今年以來,美匯指數已累跌近一成,市場預期將加快「去美元化」速度。專家建議透過環球多元資產配置、以建構具韌性的投資組合。而低估值高股息的港股是「防禦」之選。

  著名投資者、量子基金共同創辦人羅傑斯(Jim Rogers)近期發出警告,面對全球債務危機、不可以持續進行投機,以及自由貿易的危險轉變。他已清倉美股,目前持有大量現金、黃金和白銀。雖然多數股市表現良好,新投資者亦湧入市場。然而,這種情況通常不會持久,當所有市場都在上漲,而投資者戒心下降,通常就更應小心。關稅戰對整體市場不利,全球貿易放緩也帶來衝擊。

  知名策略分析師洪灝表示,資金正從美國流出,關稅以另一種方式將中國人民團結一起,估計美方或作出更大讓步。過去數年美元持續強勢,而人民幣匯率相對疲弱,主要是近年由資本驅動,而非貿易驅動,即使出口商賺錢,仍然將資金投放在離岸市場,不利於人民幣,並是一種失衡表現。

  洪灝認為,目前資本流動方向出現逆轉,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推出一系列政策,不僅針對中國,更對環球經濟都造成打擊。此外,俄烏發生衝突後,投資者意識到持有美元安全性下降,資金從美國流出,相信美元未來會經歷數年的貶值。

  中資股得益於北水南下

  另外,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關稅戰令投資者提高分散美元資產意慾,美元兌人民幣轉弱,料為離岸中資股帶來匯兌收益。至於「國家隊」對A股支持旨在維穩,而非推動股市向上,當滬深300指數處於3,300點至3,400點區間,國家隊入市的可能性便不大,相反離岸中資股則能得益於北水南下。

  選股方面,王瀅看好重磅中資科技股,由於企業創新能力強,加上是國際領先公司,發展前景亮麗,惟現時市況反覆,可以先考慮在投資組合配置部分高息股,以增防守性。

  瑞銀投資銀行香港策略師陳志立表示,近期關稅問題有所緩解,投資者重新關注企業的基本面,本港上市公司利潤較整體宏觀經濟為佳,吸引部分外資回來,亦有不少內地資金南下買港股。

  陳志立稱,恒指市盈率已回升至接近11倍的歷史均值,並已達合理水平,貿易戰仍存不明朗因素,現時會審慎留意貿易戰發展,若7月貿易戰進一步緩和則會再有升幅。

  避開對貿易敏感出口板塊

  投資策略上,陳志立表示,較看好科網板塊,以及相對不受政策和貿易戰影響的股份。因應貿易戰緩和,該行增加相關股份在投資組合的佔比。可以繼續持有防守性較高的高息股,並避開對貿易敏感的出口股。

  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策略師趙文利表示,今年以來,港股韌性增強,由於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估值重估轉變,風險回報和可投資性明顯改善。

  投資建議方面,趙文利認為,第3季可以逢低吸納,基礎配置高息股及貴金屬板塊,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科技、醫藥、高端製造和內需股(消費及新消費、服務業等)可以看高一線。

  至於金價,他提到由於美元走弱速度較快,加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而且更多資產配置納入黃金,相信金價於未來6至12個月上升的機會非常大,料今年黃金均價增長30%至每盎司3,115美元,中長期有望再創歷史新高3,500美元。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建議,通過環球多元資產配置、主動型管理、投資優質資產和結構增長主題,以建構具韌性的投資組合。該行對環球股票持偏高比重配置,當中對美國、中國、印度、新加坡和阿聯酋股票持偏高比重配置。美國和中國股市將受益於人工智能(AI)普及應用和商業化的結構增長機會。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表示,該行看好在互聯網、電子商貿、軟件、智能手機、半導體、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AI推動者和應用者。除了科技股之外,滙豐亦青睞中國消費、金融和工業行業的領軍企業,以及派發高股息的優質國企股。

  法巴:可吼內銀及電訊股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香港首席投資策略師譚慧敏則對中資股維持正面看法,市場關注分散配置趨勢下,資金會否由美股流入港股。惟暫時未見港股錄得明顯外資流入,主要資金仍來自北水,因內地存款利率太低,促使投資者尋求其他較高回報的投資。

  板塊方面,法巴籲維持「槓鈴」投資策略,即增長股與防守股兼備。同時看好科技股及高息股。高息股當中以內銀股及中資電訊股看高一線。被問到對新消費股的看法,譚慧敏提醒要選擇性地揀股,因部分消費行業子板塊的業內競爭太大。

  法巴較偏好旅遊相關消費股,料該板塊盈利增長維持不俗;科技股則首選手遊股,因新遊戲版號獲國家持續審批,且手遊股盈利增長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