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茶市旺 女贈數萬金器
不乏三代同堂慶祝 「少子化」持續影響飲食業
昨日父親節,雖然天氣不佳,仍無阻市民帶父親外出用餐共敘天倫。本報記者走訪旺角倫敦大酒樓,午市幾近滿座,不少子女與父親共進午餐,氣氛溫馨熱鬧。有來自台灣地區的食客訪港尋味,重溫兒時與父親的茶點回憶,亦有爺孫三代同堂慶祝,更有女兒預算用數萬元買金器送給父親。酒樓負責人透露,早市及午市生意絕對達標,但晚市訂枱情況稍遜,訂座率僅及去年同期的四成水平,他分析指新一代婚育觀念轉變,「少子化」持續及經濟環境都影響節慶期間的飲食業市道。
旺角倫敦大酒樓昨日午市時段人流暢旺,大部分屬家庭客,不時有食客舉機與家人合照,亦有小朋友帶着父親到點心車選擇甜品。昨早從台灣地區抵港的施先生,打算過境轉機前往新西蘭工作。他表示,早前已在台灣與父親提前慶祝父親節,因小時候常隨父親到香港,並在倫敦大酒樓用餐,今次訪港也特意重溫港式茶點的懷舊滋味。
市民認為陪伴是最好禮物
九龍城居民王女士與丈夫一同到酒樓為父親慶節。她表示,今次由自己負責結賬,午餐後計劃到金器店選購2萬至3萬元的金飾作為父親節禮物,也能保值。市民林太太則偕同丈夫及兒子到酒樓共聚。她透露,計劃與丈夫飲茶及逛街,兒子則準備購買衣服及鞋作為父親節禮物。有家庭三代同堂一起慶祝,其中爺爺笑言,三代同堂是莫大的福氣,最看重子女和孫輩願意花時間陪伴的心意,認為陪伴就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
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接受訪問時表示,父親節當日茶市座無虛席,午市人流表象理想,但晚市訂枱情況遠遜往年,只及去年四成水平,「去年同期晚市有70多張訂枱,今年僅20多張,訂枱規模亦縮減,過去多為15人一枱,今年多數為5人至6人。」蘇萬誠分析,父親節、母親節生意逐年下滑,與社會婚育觀念改變有密切關係。「(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父母生育子女數量已減少,新世代更普遍選擇不婚不育,導致慶祝父親節或母親節的人數下降。」
成本上漲食肆不敢加價
樂富一間酒樓負責人表示,父親節早市入座率理想,但預計全日生意較去年下跌約一成。去年晚市提前兩天預約爆滿,今年即使推出優惠仍未滿座,相信與經濟環境低迷及市民消費習慣改變有關。該負責人指,現正值休漁期,海鮮價格上漲,但為吸引顧客,餐單並未加價,利潤空間收窄,「目前市道一般,市民消費更謹慎,人均消費下降。部分人選擇北上消費,也有一些人會做相對平價的選擇,例如去茶餐廳或者親自下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