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中亞進出口創新高
貿易規模穩步擴大 「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
中亞地區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範區,與中國經貿往來持續深化,雙邊貿易規模穩步擴大。海關總署15日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快速增長,達到2,864.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4%,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881.8億元,同比增長5.6%;進口982.4億元,同比增長21%。受訪專家表示,中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都得益於政策溝通所帶來的典型性變化。即將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貿易便利化進程將是一大核心關切點。
據海關統計,中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由2013年的3,120.4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6,741.5億元,增長116%,年均增速達7.3%,高出同期中國整體進出口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
中國—中亞峰會即將舉行
中國積極挖掘與中亞農業領域合作潛力,越來越多中亞綠色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今年前5個月,中國自中亞五國進口農產品43.6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自哈薩克斯坦進口亞麻子同比增長202.1%,自烏茲別克進口葡萄乾同比增長153.7%,自吉爾吉斯斯坦進口蜂蜜同比增長10.9倍。
同時,得益於構建高水平互聯互通網絡,周邊陸路通道持續優化,公路運輸佔中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比重從2020年的19.9%提升至2024年的51.8%。今年前5個月,中國以公路運輸方式對中亞五國進出口1,436.5億元,同比增長10.9%,佔比繼續保持在五成以上。
此外,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托卡耶夫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6月16日至18日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這也是中國—中亞峰會首次在中亞國家舉辦。
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黃日涵以自身往返中亞五國的經歷為例,稱近幾年感到越來越便利。「中亞給予中國簽證便利化,中國對中亞國家也越來越開放,這使得中國與中亞之間的溝通交往愈發便捷。」黃日涵說,這是很典型的「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帶來的積極變化的縮影。
黃日涵認為,中國與中亞國家不僅在傳統領域有深度合作,近年來在教育、人文、科技等領域都有很深層次的交流,呈現出雙向互動的特徵。近年來中亞來華留學生數量持續增長,同時中國學生赴中亞進修也形成規模,這種人員往來夯實了民間交往基礎。
此外,像霍爾果斯等口岸的持續發展,顯著提升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互聯互通水平,也使得新疆地區與中亞的聯繫更加緊密。
全方位深化合作實現新突破
黃日涵提到,中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都得益於政策溝通所帶來的典型性變化。「一帶一路」的「五通」建設成效顯著,政策溝通帶動了貿易暢通,基礎設施聯通取得實質性進展,交通愈發便捷,再加上資金融通不斷深化,民心相通工作日益夯實。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從大型標誌性工程擴展到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項目,這種全方位的深化推動着中國與中亞的合作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