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啟德新地標 盛事主場振經濟

  郭靈 資深傳媒人

  亞洲盃外圍賽分組賽近日在啟德體育園舉行,吸引逾4.2萬名球迷入場支持,主場出擊的港隊亦以1比0擊敗印度。今次是啟德體育園啟用以來,首次舉辦國際A級足球賽事,同時入場總人數亦刷新了本港足球史紀錄。事實上,啟德體育園啟用後,在短短3個月內就已經舉辦過多場大型盛事,除能提升本港「盛事之都」形象外,亦帶動了臨近地區的經濟活動。筆者認為,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的新地標、新主場,特區政府應該進一步發掘其發展潛力,除舉辦國際盛事,發展盛事經濟外,亦可發展主場經濟,藉着吸引球迷入場支持港隊,激活本地經濟消費的同時,增加社會凝聚力和歸屬感。

  要知道,在舉辦了英國樂隊Coldplay、香港歌手謝霆鋒、台灣地區組合五月天、新加坡歌手林俊傑的演唱會,以及國際七人欖球賽後,亞洲盃外圍賽分組賽是港隊首次以啟德作為主場的國際A級足球賽事,取代了過去30年香港大球場作為港隊主場的地位。足總於開賽前一日就宣布,門票已全部售罄;賽事舉辦當日,入場人數超過4.2萬人,刷新本港足球賽事入場人數紀錄同時,現場亦是「一片紅海」,氣氛十分熾熱。

  過去受到大球場場地限制,在香港舉行的國際級足球賽事,最多只可容納3.8萬名觀眾,但啟德體育園啟用後,拓寬了本港發展盛事經濟、主場經濟及球迷經濟的空間。以歐洲為例,每逢大型足球賽事,如倫敦打吡、西班牙國家打吡及歐聯決賽等,都吸引大批球迷入場,或在舉辦地附近酒吧消費,為支持的球隊打氣,刺激了周邊地區的經濟活動,亦增加了社區內部的凝聚力。

  事實上,盛事經濟除了包括國際巨星演唱會、國際論壇及展覽外,也包括體育賽事;而看演唱會或其他表演的觀眾,與觀看體育賽事的觀眾是不同的群體。因此,若本港想要大力發展盛事經濟,就要舉辦多樣化的盛事活動,吸引更多不同的群體參與其中,才能將盛事刺激經濟消費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同時間,特區政府亦可考慮成立專門針對啟德體育園發展多元化盛事活動的委員會,研究啟德體育園未來產業多元發展,進一步發掘啟德體育園更多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