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犀/環球經濟下行 奢侈品庫存壓力增\李靈修

價格內捲潮流席捲全球市場,就連奢侈品巨頭也不能幸免於難。但考慮到行業特殊性,粗暴降價會對品牌形象造成傷害,商家發揮聰明才智、想出三招間接方式降價去庫存。
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亦波及高收入家庭的消費傾向。知名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布報告指出,全球奢侈品消費者數量在2022年到2024年間約減少了5000萬件。其中,中國奢侈品支出亦見下行趨勢。2024年內地市場規模同比萎縮約20%,降至約480億歐元(約合3988億人民幣、約合4366億港元),佔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的份額從2020年的20%降至12%。
另外,據埃森哲消費者調研顯示,2024年約40%的內地中產家庭削減了奢侈品預算,超過半數的富裕人士對奢侈品定價是否匹配其價值表達了質疑。
推低價入門款
低迷的市場環境迫使商家不得不考慮定價策略的調整。過去奢侈品公司通常會漸進式漲價,一方面有利於維護品牌價值,另一方面也能藉此篩選出更具支付能力的客群。而當前品牌方不再掌握議價優勢,只好採取迂迴方式實現降價。
首先,推出售價相對較低的入門款新品。如CELINE今年主推的Lulu手袋、Camille手袋及Bonnie雙肩包的起售價分別為1.25萬元人民幣、2.15萬元人民幣和1.85萬元人民幣,另推出了多款定價在1.5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新款手袋。相比之下,CELINE在疫情期間曾發布的Conti手袋起售價是5萬元人民幣。此外,香奈兒(CHANEL)今年也推出了一款1萬多元人民幣的迷你托特包,坊間戲稱為「新晉窮鬼包」。2024年香奈兒銷售額同比降5.3%至187億美元(約合134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下滑28.2%達34億美元(約合244億元人民幣)。
其次,內地電商通過「線下特賣會」的形式向特定用戶出售低價商品,類似於網購大促銷限時秒殺的玩法。消費者在收到平台方邀請後前往指定地點淘貨,有時可買到兩折價格的奢侈品,而且不需要「配貨」,也不用看銷售的臉色。
奢侈品公司之所以默認電商平台打折賣貨,是因為新款商品上線後將佔據專櫃的優先展示位,淘汰下來的單品需要通過非官方渠道去觸達買家。特賣會既可避免官方打折對品牌形象的損害,又能幫助品牌方清理庫存,實屬一舉多得。
再次,海外電商通過「二手交易」提升奢侈品交易活躍度。今年初,沃爾瑪與轉售平台Rebag合作,允許後者在自家官網銷售約2.7萬件二手奢侈品手袋、珠寶和手錶,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愛馬仕(Hermès)、香奈兒等奢侈品品牌。本月初,沃爾瑪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旗下二手奢侈時尚商品板塊年內增長超過200%。其中,二手手錶類別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銷量增長32%,勞力士(ROLEX)是銷量最高的品牌。
二手交易平台火爆
當然,流入轉售平台的商品是否是真的「二手」,外界無從考證。畢竟內地媒體也爆出,電車廠商會以「零公里二手車」的名義降價銷售一手車。但不容置疑的是,二手奢侈品在線交易的概念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根據IMARC Group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為372億美元(約合2668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778億美元(約合5652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為8.5%。其中,歐洲是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場最大地區,亞太地區是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