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仿真古籍練習修復
西藏大學一堂藏文古籍修復課上,德吉曲珍耐心教學生用仿真古籍練習修復。這一必修課已開設5年,主要面向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德吉曲珍是西藏大學圖書館特藏部的一名老師,2015年開始接觸古籍修復,以後的4年中,經過專業培訓和多地學習,成為一名專業修復師,2019年成為古籍修復課程的專業老師。她說:「課程每學期有36節課,課時完成後,學生能夠掌握古籍修復的基礎理論和基礎修復技術。」
德吉曲珍表示,修復藏文古籍,藏文功底和過硬技術同樣重要,能夠讓文字在修復中還原破損前的原貌。她還說:「課程中,學生用的仿真古籍都是我們在市面上買的梵夾裝書籍,材質、形制更接近於古籍。」
教學之外,修復館藏古籍也是德吉曲珍的重要工作。教室隔壁是西藏大學藏文古籍研究所典藏室,陳放着不同年代的古籍。西藏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西熱桑布介紹,2014年7月研究所成立,十餘年來一直致力於古籍搶救、研究利用,同時肩負着人才培養的責任。成立以來,古籍館藏數量翻倍增長。目前西藏大學共館藏古籍9,000餘函、14萬冊,大多為木刻雕版的印刷品、手抄本以及古籍珍本的影印本,還有很多珍貴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