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助長非法賭博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

  筆者堅決不鼓勵賭博。客觀而言,賭博的動力源於人類對刺激、冒險以及潛在回報的本能渴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算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從醫療角度剖析,賭博的心理機制涉及多巴胺的釋放。眾所周知,多巴胺是一種與愉悅感和獎勵相關的神經遞質。

  當然,賭博容易上癮。當賭博過度,對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負面影響時,便會引發嚴重後果。沉迷賭博者極有可能孭上巨額債務,面臨破產,甚至耗盡積蓄。為了賭博,他們會向朋友、家人或金融機構借錢,從而泥足深陷,越陷越深,最終輸掉家庭、朋友和前途,這類情況相當常見。

  在香港,我們的做法是提供由政府管治的合法博彩渠道,而經營的賽馬會亦是最大的單一納稅者,對社會服務作出不少貢獻。不久前,政府就籃球博彩規管制度進行了公眾諮詢,共收到1,063份意見,其中999份表示支持並提出正面意見,佔總數的94%。在筆者看來,這其實頗為合理。既然無法百分之百杜絕所有賭博行為,就應將相關活動引導至合法平台,因為長期以來,賭博人士的另一選擇唯有非法賭博。

  香港的非法賭博市場規模龐大,且呈指數級增長。以2021年歐洲國家盃足球賽為例,當時香港警方查獲了超過36億元的非法投注紀錄,這些彩金完全沒有納稅,對社會毫無貢獻。

  在海外也能看到類似的情況。美國黑市體育博彩十分猖獗,規模巨大,據估計,美國人每年在非法博彩上的支出超過630億美元。與香港一樣,政府無法對這些賭博活動徵稅,致使眾多州政府損失大量稅收,而這些稅收本可用於支援許多基本公共服務。紐約州來自合法且受監管的體育博彩收入,便用於資助弱勢青少年的體育活動、問題賭博的教育與治療,以及教育援助。

  由此可見,將籃球博彩納入繳稅的合法範疇,不但合理,而且能為社會作出切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