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勉珍惜生命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

  過去半年,近乎每個月均有十數宗懷疑輕生事件,令人惋惜,當中死者或自殺不遂者包括年輕學生,不堪工作壓力的教師、財困者和飽受病魔摧殘的病人等。自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因病厭世、憂慮、財困、情困、工作壓力、畏罪,但其實全是不值得的,問題最終可以解決,病情可以紓緩,財困大不了可以申請破產,壓力爆煲可以轉換工作環境,負資產也可以在賣掉物業後,靜待東山再起,或以另一個角度分析將更樂觀,自殺是逃避,是弱者的表現,非但不能根治問題,反而會連累其他人,令家人憂傷或陷入財政無援。

  自殺者的遺屬因瞬間失去家人而陷情緒低谷,更要為已逝者籌備殮葬費或還債,或頓失經濟支柱,陷於徬徨。在法律上,若債權人有書面證明,亦可向已逝者的遺產執行人追討欠款,因此,自殺非但不能解決問題,相反更隨時在死後把債務和問題拋給家人,讓他們陷入煩惱和困局。自殺是衝動行為,禍害家人和街坊,留下來勇敢面對每個難關,承擔責任才是應有的態度。

  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要換個角度,調整節奏並降低要求,很多事情均可迎刃而解,向家人朋友傾訴同樣是減壓的好方法,適時解開鬱結,放鬆情緒。人生起與落是日常經歷,在面對逆境時,要以正常心處於泰然,與家人分享喜怒哀樂,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人均須愛惜身體,珍惜生命,自殘只是不負責任的逃避。暫時的挫折只是人生的小插曲,是人生的磨練,總有雨過天青的時候。若遇到不順意的事,千萬別氣餒,宜保持樂觀,不妨找可信任的朋友傾訴和開解,生命總會看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