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掌貿發局 五大願景拓市場

  香港是機遇之都 與企業並肩前行

  香港貿發局新任主席馬時亨昨出席傳媒茶敘時表示,近期貿易關稅問題發酵,雖遇到不少挑戰,但有信心與同事合作,令香港在各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上任後有五大願景,包括檢視有沒有需要再繼續擴展貿發局在全球布局。在目前地緣政治形勢下,要開拓新市場商機,而香港一直是機遇之都,定與企業並肩前行。

  具有豐富公職與商界經歷的馬時亨,今年6月1日接替林建岳出任貿發局主席,擔起促進、協助和發展香港國際貿易業務的職責。就外界關注中美貿易戰對香港影響時,馬時亨回應稱,商家自然對當前環境感到不愉快,因為不穩定因素增加,但他們早已經歷風浪,不認為他們會覺得這是「世界末日」。

  他稱,中美貿易戰早在2018年開始,兩國對許多類別商品加徵不同關稅。不少公司包括內地企業逐步分散投資,生產地點不再局限內地或東南亞,多年內累積相對靈活布局。受到影響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大。

  受中美關係變化影響小

  馬時亨續指,特別是香港,出口中有超過七成是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中很多是經香港再出口,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直接從內地出口,意味受到影響的機會較小。而香港電子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所以因中美關係變化受到的影響比較小。「從香港出口到美國比例約3%,實際上影響力並不大。這與大眾想像有所不同。」

  他說,上任後有五大願景,包括:1)推進內聯外通及國際網絡優勢,加強外訪及海外旗艦推廣活動。檢視貿發局於全球51個辦事處布局,增強重點市場工作。2)優化旗艦活動,促進金融業與實體產業對接,舉辦聚焦重點市場如中東的全新活動,邀請內地企業參與。3)順應內地產業鏈向海外延伸趨勢,積極打造香港作為供應鏈指揮中心,助力相關內地企業「走出去」。4)驅動創新引擎,推動貿易數碼化。5)配合特區政府,研究會議和展覽場行業需求。

  深化與全球市場聯繫

  他認為,國際經貿格局風高浪急,貿發局需要不斷尋找其他解決方案。在產業鏈方面,需要加強支持中小企業的工作,考慮多點布局,特別是出口到不同地區的可能性。企業亦極需重新審視其發展策略。

  「香港既是國家跳板,更是國際樞紐,擁有內外聯通獨特優勢,在全新貿易格局下,將擔當關鍵角色。」他指出,貿發局將全力推動港商「聯通世界,轉危為機」,積極透過三大策略方向,包括推進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凸顯香港國際地位,深化與全球市場聯繫;致力打造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推動貿易數碼化,使香港持續成為全球企業「最佳拍檔」,助力中小企於變局中脫穎而出。

  另一方面,任職貿發局行政總裁超過10年的方舜文將在今年稍後退休,馬時亨表示,要找合適人選不容易,期望在方舜文離任前找到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