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旅遊政策 鞏固旅遊之都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本港目前正面對經濟轉型,重新檢視及發揮自身優勢尤為重要。旅遊業本來就是本港的一大支柱,持續發展應好好規劃,當局最近銳意振興旅遊業,由政務司副司長率領成立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公布首階段9個涵蓋特色遊、文化遊、生態遊等種類「旅遊熱點」項目,已交出第一項功課。不過,發展旅遊其實不止於發展熱點,而是需要一套更全面及持續發展策略,而當局對於旅遊業相關牌照及條例限制更應重新檢討,拆牆鬆綁。
是次推出的9個「旅遊熱點」甚有「睇頭」—由景點規劃,以至推展策略,均可看到當局和業界的用心。眾多「旅遊熱點」中,不少為全新景點,另有部分是在現有景點上升級改造,充分展現香港特色和「港味」的同時,亦能細察當局採取先易後難的對策,以累積更多經驗,循序漸進為旅遊注入新動能。政府亦廣納建言,例如推出業界爭取多時的「香港工業品牌旅遊」,群策群力推動跨界聯乘。至於旅發局計劃邀請全球各地業界代表和KOL等「玩轉香港」,配合全新景點「裏應外合」,料可創造更大宣傳效益,全方位振旅遊、提消費、拉經濟。
發展特色旅遊是長期的課題,當局需要與時俱進,除了發掘更多寶藏景點,亦應持續優化旅遊政策配套。特別是香港以往在各國旅客印象深刻的城市特色,也應盡量的保留,失去的就讓它「復活」,例如美食小販。現時在當局規範下,美食小販都遷入小店,高昂租金成為經營者最大負擔,加上各類小食被當局規範由食品工場統一處理,味道質量千篇一律,就失去了各具特色的風味了。無可否認,改變現行制度是難,但遇到難題更應迎難而上,才彰顯當局的能力和魄力。
除此之外,建議當局未來可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在旅遊區串聯更多特色景點,並加以包裝;同時重點完善景點配套,例如積極探討在近年廣受旅客好評的郊野景點增設新型遊覽車;以及提升英語等語言的導覽服務,讓海外旅客亦可深入了解香港的各種面貌,向世界說好香港故事。透過打出旅遊政策「組合拳」,期望為五湖四海的旅客帶來更深刻且獨特的體驗,鞏固旅遊之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