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耐特深化全球戰略布局

  黃敏碩 王道資本及家族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康耐特光學(2276)為內地領先樹脂眼鏡鏡片供應商,後者為眼鏡片一種,優點是重量輕、耐高溫及抗衝擊不易碎。集團現時分別在上海、江蘇和日本鯖江設有生產基地。按主要市場劃分,內地和亞洲市場分別佔比32%及25%,美國和歐洲市場則佔23%和15%。

  集團去年生產總量按年升15% 至2.1億件,年內總銷量1.8億件,同比增長12%,目標今年把生產基地產能升級,並推動自動化建設步伐,擴大競爭優勢。

  康耐特近年深化全球戰略布局,增加眼鏡海外產能。其中,加強日本生產線自動化。作為全球戰略布局,專注銷售高端定製化鏡片,預計7月底前完成產線建設和投產,首階段料可提升兩成產能,相信當地業務可鞏固其在高端光學樹脂鏡片的市場領導地位,亦可藉此降低綜合生產成本。

  此外,集團亦布局國家級研發中心規劃,包括新建擴展實境(XR)研發中心,研發鏡片不同折射率和不同功能,疊加創新和升級現有產品,配合擴大分銷渠道,在醫院開設視光中心。同時已與美國多家科技和消費電子頭部企業合作,配合客戶開拓新項目,為未來擴增實境(AR)及人工智能(AI)眼鏡項目批量生產作準備。

  中線前景看俏

  現時許多企業布局AI智能眼鏡方案,集團去年下半年已有相關產品發布,預計今年將有更多大型同業入場,惟要待發展成熟,才會出現顯著規模增長。市場預計至2035年全球AI及AR智能眼鏡銷量,將達14億副,取代傳統智能眼鏡。

  康耐特管理層相信,美國倘徵收關稅,對其收入邊際影響低於2.2%,並能透過美國以外市場高速增長對沖風險,加上積極利用內地、東南亞及日本工廠的協同網絡,根據政策與市場需求靈活調配產能,增強供應鏈韌性,實現成本效率優化。

  康耐特上周五(6日)收報33.45元,跌1.4元或4.02%。隨着產品研發及生產持續發展,有助集團將維持收入於較高水平,加上客戶單數量符合預期,有利上半年業績持續改善,中線前景看俏。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或有聯繫者沒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