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我溺愛

  盧民舉

  1941年,那時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正蹂躪香港,經常對香港狂轟濫炸。當時,我是3歲兒童。有一天,我家午膳後,父親正準備上班。那時,我緊緊地抱着父親的腿,不斷地說:「爸爸,你不能返工。」如此,折騰了約5分鐘後,父親還是返工了。途中,日本的戰機投下炸彈。父親說:「如果不是阿舉纏着我阻礙了5分鐘路程,我就會被炸死。」父親接着說:「阿舉救了我一命,為我家立了大功。」其實,那是巧合。

  父親認為我救了他一命,因此,對我溺愛有加,事事遷就我。我5歲時某天晚上,隨父母到戲院看粵劇,突然說:「我想屙尿。」母親對父親說:「帶他到戲院廁所解決吧!」我當時十分刁蠻,竟然說:「我習慣在家中的痰罐屙尿,現在必須回家屙尿。」父親說:「約十多分鐘便散場了,遷就一下阿舉,返家吧!」於是,我們提前返家。

  父親對我百般溺愛,他只輔導我學文化,對其他子女則付之闕如。父親喜歡古典文學,他經常利用工餘時間教我唐詩、宋詞,還教我學《紅樓夢》中的《葬花辭》。

  父親常說:「阿舉應將精力放在讀書上,爭取讀大學,對於家務,諸如搞清潔衞生等不必參與。」其他兄弟姊妹,對此意見很大,認為父親偏心。

  由於我自小受到父親溺愛,無需做家務,因此我現在是幾十歲的人了,還不大會做家務,此乃憾事,應以為鑒。

  透過此真實事例,我認識到家長對孩子溺愛,會使孩子衍生任性、惰性,缺乏推動前進的引擎。父母對兒女未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有偏頗,家庭就不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