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趨勢 中芯獲新機遇

  鄧聲興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英偉達2026財年首財季業績表現亮眼,收入分別按季增12%及按年增69%至44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26%至187.75億美元。不過,受累美國對華政策,英偉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特供版」H20芯片遭受重創。

  期內,英偉達數據中心收入增長強勁,同比增73%至391億美元,佔總收入的近九成。而採用全新Blackwell架構的芯片在數據中心收入中的貢獻率達到七成。

  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美國企業已失去中國500億美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無論是否有美國芯片都不會影響中國AI持續發展。

  筆者對此也很認同,美國對華芯片限制,雖然短期可能對中國芯片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但長期則加深中國國產替代趨勢,並為內地頭部芯片企業和半導體產業鏈如中芯國際(0981)帶來新機遇。

  中芯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據CounterpointResearch最新報告,截至去年3季度,中芯已連續兩個季度蟬聯全球第3大晶圓代工廠,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

  集團今年首季收入22.47億美元,按年升28.4%,按季升1.8%;毛利率22.5%,環比持平;股東應佔利潤1.88億元,按年增161.9%,按季增74.8%。

  加速產能擴充節奏

  中芯預計,今年第2季度收入按季下降4%至6%,即約21.12億至21.57億美元;毛利率介乎18%至20%。

  按地區來看,上季度,中芯於中國內地、美國、歐亞地區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84%、13%和3%,其中,內地收入保持穩定,海外客戶首季度收入實現環比增長。

  作為內地晶圓製造龍頭企業,中芯近期加速產能擴充節奏,內地客戶新產品快速驗證並上量,帶動去年4個季度收入節節攀升。

  總體來看,現時全球芯片市場或在AI驅動、技術升級與地緣政治的多重因素影響下,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與格局重塑。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及全球半導體整體走高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雖也面臨一定難題,但持續加速自主創新,仍具進一步發展潛力。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