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港拚經濟 特首:全力發展為民

  過去3年走出疫情穩步復甦 將續引進資金開拓市場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三年來,以全力拚經濟、謀發展,以及聚焦改革求變,改善民生等施政理念,與香港社會各界攜手走出疫情,成功推動經濟復甦,造福市民。面對美國挑起關稅戰等國際危機,李家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很多企業家已醒覺不可只聚焦於美國市場,要深化東盟、中東等其他市場的合作,積極發揮好自身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優勢,透過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踐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最大機遇。

  李家超說,在香港社會環境有了安全和穩定下,自己一直以「全力發展為民」作為施政方向,冀讓市民在經濟、住房、勞工及醫療等方面切實受益。香港已從疫情中走出,本地生產總值從2022年的收縮3.7%,已轉為正增長3.3%,預計未來一年將維持2-3%的增長,顯示經濟復甦勢頭穩健。香港市民直接受惠於經濟改善,家庭收入中位數已從2022年第2季的2.71萬元,增至3萬元,增長11%。房屋方面,公屋輪候時間已從6.1年縮減至5.3年,簡約公屋項目今年亦將提供9,000伙單位,進一步解決市民住房需求。

  勞工權益亦有顯著進展,包括已取消強積金對沖;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修訂《僱傭條例》將「連續性合約」的每星期工時門檻從18小時降至17小時等。醫療改革方面,特區政府推動「預防重於治療」,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等為參加者進行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發現大量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協助他們及早管理好個人健康,變相每年節省醫療開支約2億元。

  另外,特區政府積極扶持中小企升級轉型,協助大家數碼化、品牌重塑及開拓新市場。「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為每個行業帶來好方法,令他們更強。我們也覺得要爭取多機遇給他們發展,所以我去不同地方開拓一些新市場,最終經濟發展可以蓬勃起來。」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談到美國對國家挑起關稅戰,全球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性。李家超認為,要以底線思維應對挑戰,同時強化好自身優勢,吸引各地資金來港,化危為機。面對美國的貿易壁壘,香港企業重新定位目標市場,需在鞏固美國、歐洲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深化與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合作。東盟作為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潛力巨大;中東則因資金充裕及投資分散需求,對亞洲市場,中國市場有濃厚興趣,正如他亦親自帶隊走訪東盟、中東等地。

  李家超表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香港的最大機遇,香港需緊跟國家戰略,積極投身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發揮「八大中心」作用,促進優勢互補,增強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透過貢獻國家發展獲取自身發展空間。同時,香港要實踐好中央在政府工作報告對香港的要求,充分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優勢,深化國際交往,積極推廣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