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總:探索大灣區新機遇
香港中華總商會昨舉辦大灣區系列活動專題分享會。中總副會長曾智明致辭時表示,在當前環球政經格局下,香港企業如何應對政經新形勢下的挑戰,融合大灣區開拓新格局尤為重要,希望企業能把握在新形勢之下大灣區的發展潛能,攜手探索灣區業務發展新機遇。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過去5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躍居全球灣區前列,2024年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反映大灣區市場潛力優厚,為港商提供龐大發展動力。
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稅務部主管合夥人楊彬在專題演講發言時指,廣深港澳四大核心城市通過「三個連結」(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形成協同效應。作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引擎,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四大平台更成為政策創新的試驗田,正藉差異化定位,積極推進協同創新發展。
楊彬提到,這些區域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如工商技術類企業可享受15%優惠稅率,但需符合產業目錄要求(如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業等),並需滿足「實質性運營」條件。
產業發展多元化
楊彬指出,大灣區產業發展呈現多元化態勢,科技創新成為引領潮流核心動力。四大特殊區域均將科技研發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並根據自身特點形成不同產業優勢。
他舉例表示,南沙依託港口優勢,聚焦智能製造(如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前海以金融和數字經濟為主,未來或擴容納入高端製造;橫琴緊鄰澳門,金融服務業和中醫藥產業成為其特色;河套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中吸引香港研發資源等。
楊彬建議企業根據自身業務匹配區域定位,同時利用香港國際化平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