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PMI回升 營商環境改善
中美關稅協議利好出口 企業需拓展美以外市場
中美關稅「休戰」協議利好香港營商環境,港企外銷訂單跌勢減慢,同時數月以來首次增聘人手。標普全球昨發布調查,經季節調整後,5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環比升0.7,高於4月的48.3。儘管PMI連續4個月處於50以下收縮區間,但營商環境改善。分析指,美國關稅政策仍存在不確定性,企業需大力開拓美國以外市場。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指出,雖然5月香港PMI指數連續4個月處於緊縮區間,惟新訂單跌幅不大,經營活動略為緊縮,下行幅度較小。令人鼓舞的是,美國關稅政策暫緩,惠及多家企業的銷情好轉,繼而帶動就業增長。月內來自內地的訂單額已大致穩定,有別先前兩月的急速跌勢。
不過,Bhatti表示,對於未來1年的業務生產,香港私營企業維持悲觀。不利因素與經濟前景低迷有關,包括全球經濟和貿易不確定性加劇,而業界對本地經濟何時才能恢復表示擔憂。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上月PMI改善,有賴中美關稅90日「休戰期」,不少企業趕在期內完成訂單,形成短暫利好,企業對此需有清晰認知及充分準備。
政府要「諗計」克服挑戰
他認為,本港經濟仍面對多項挑戰,需要特區政府及企業「諗計克服」。從零售數據看,市民北上及前往外國消費持續,樓市表現疲弱,本地市道偏軟,且外部風險或持續影響企業本地經濟表現,相信未來數月PMI仍於收縮區間反覆。
經營活動方面,企業連續兩個月縮減,4大行業一律緊縮生產,以製造業跌幅最顯著。新訂單跌幅明顯回落,美國暫停加徵關稅,有助企業銷情,外銷訂單跌勢減慢,而內地訂單則大致穩定。
銷情好轉 企業增聘人手
另外,企業自2月以來首次增聘人手,主要來自製造業和建造業。企業5月進一步減少投入,採購量下跌,加上採購庫存跌幅較前月顯著,反映庫存策略更趨審慎。
滙豐工商金融總經理兼香港及澳門主管方嘯表示,香港出口表現保持向好,首季商品出口貨量按年增逾一成,除了部分經貿往來受阻,促使企業提前出貨,香港企業亦靈活應對挑戰,透過重新制定價格策略,及積極開拓新市場,以保持競爭力。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則認為,5月數據好轉,很大程度來自短期關稅豁免或延期,但關稅維持較高水平,料未來數月PMI繼續處收縮區間,除非中美貿易談判有明顯進展,否則由外部帶來的風險繼續困擾香港經濟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