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考取康復崗位證書 受助童今成助人者:直面風雨 殘障不是人生句號

●黃宇帶着孩子正在進行訓練。
●黃宇帶着孩子正在進行訓練。

●伍雪玲創辦的康復中心師資力量、硬件設備和教學環境日臻完善。
●伍雪玲創辦的康復中心師資力量、硬件設備和教學環境日臻完善。

  在深圳晴晴言語康復中心,25歲的康復師黃宇正耐心帶領孩子們進行感統訓練。這位曾在伍雪玲這裏接受聽力康復治療的少年,如今接過愛心接力棒,為特殊兒童們點亮希望之燈。

  黃宇與康復的緣分始於童年。7歲時被確診聽力障礙後,他的父母輾轉找到了伍雪玲,希望孩子能得到康復訓練。「我和鄭揚是最早在伍老師家接受康復訓練的孩子,伍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每天陪我們練發音、做聽說遊戲。」回憶往昔,黃宇眼中泛起柔光。

  望為每一個孩子帶來希望

  2016年因學業壓力等因素,黃宇聽力嚴重下降,「當時我戴助聽器已經聽不到聲音了,這讓我迷茫且無助。」得知黃宇的情況,伍雪玲給他打去鼓勵的電話,並建議他植入人工耳蝸。「伍老師用她的經驗鼓勵我,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在我21歲時,終於也用上了人工耳蝸。」在黃宇看來,伍雪玲不僅教導他開口說話,更教會他如何直面人生風雨。

  因為這次「回爐學習」,黃宇對特殊兒童康復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畢業後,更是果斷決定投身特殊兒童康復這個行業。「我想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聽力障礙不是人生的句號。」

  在康復中心,黃宇邊學邊幹,將個人經歷融入教學當中:與家長們耐心對話、對孩子們施以無微不至的耐心和關懷。業餘時間,黃宇也積極讀書、考取孤獨症康復崗位相關證書,冀能早日獨立為孩子們授課。「我希望為每一個來到康復中心的孩子帶來希望,以及更好的康復效果。」黃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