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推策略框架 促進「病人安全文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據研究顯示,全球每10名病人便有一人在醫療保護過程中受到傷害,當中逾半數可以預防;每年便有逾300萬人因不安全的照護而死亡。香港醫院管理局昨日表示,已就31項推動安全醫療的建議完成行動計劃目標並推展相關工作,包括將啟動全機構「病人安全文化調查」,積極推動敢言文化;同時會優化工作流程設計,現正檢視各專科及護理的臨床方案及程序指引。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成員雷兆輝表示,醫管局「HA eDMS」電子系統平台現存逾6,000份相關文件中,約25%指引存在內容重複,各聯網及醫院層面亦各有各自版本,期望透過統籌整合,於未來一年實現標準化,並確保內容簡明實用,以便臨床同事查閱和使用,確保符合工作流程。
雷兆輝強調,病人安全至關重要,世界衞生組織早前出版全球病人安全行動計劃,目標是盡最大可能減少全球因不安全醫療而導致的可避免傷害。針對之前出現多宗醫療事故,醫管局於去年7月成立檢討委員會就多個範疇展開深入檢討,並於去年11月底發表報告,共提出31項改善建議。
為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醫療系統
雷兆輝表示,醫管局至今已就相關建議完成行動計劃,並早已推出SAFE CARE FOR ALL(為所有人提供安全護理)報告,一方面為患者提供安全護理,同時亦為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醫療系統以照顧病人。
醫管局會根據「4項推動因素+7項關鍵要素」策略框架,促進「病人安全文化」的形成,4項推動因素包括「領導層:支持與承諾」、「病人和照護者:參與和賦權」、「安全設計、系統與實踐」,以及「員工:專業素養、參與、心理安全感、福祉」。七大關鍵要素則包括公正、積極主動、通報學習、敢言與團隊溝通等。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表示,醫管局強調「公正」理念是希望鼓勵前線同事於發生事故時主動申報,以總結原因及改善整個系統,減少重複出現的機會。
雷兆輝補充,過往出現醫療事故後,常見的做法是懲罰前線同事,「但單純懲罰可能會導致下一次出錯,反而應明確指出所有醫療事故都屬於機構責任,事後應檢討程序、共同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