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STEAM教育 孕育人才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
世界瞬息萬變,教育亦與時俱進。如今,教育不再局限於死記硬背事實與資料,而是着重培養學生具備為未來貢獻社會的技能,這正是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的核心意義。
STEAM作為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方法,將這些學科融合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把STEAM教育融入課程,可培育新一代的科技專才,對提升香港未來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除課堂授課外,親身體驗往往能帶來更大成效。筆者於社交平台留意到,恰逢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70周年之際,教育局舉辦了講座,讓香港師生有機會與國家頂尖科學家直接交流,了解國家最新科研成就。受邀學者包括高能物理界的曹臻院士、魏紅祥研究員、科學教育專家郭傳傑院士,以及國家天文台的姜曉軍研究員。交流內容涉及天文、航天等多個範疇,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對他們日後投身科研和創科事業,產生極為正面的影響。
香港對未來的定位十分清晰,就是走高科技發展之路。特區政府秉持相同理念,已投入大量資源推動一系列基建項目,建立多個研發機構與平台,旨在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其中包括科技園公司、數碼港、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創新科技署等。然而,這些機構和平台的運作離不開人才投入,因此教育方面的投資亦需與之匹配。STEAM教育鼓勵實踐學習、協作及實驗,能讓學生培養多學科思維,使其日後能更好地適應以技術驅動的社會。此種教育方式可幫助學生掌握未來職場所需技能,為應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做好準備。
2025至2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將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與此同時,數字政策辦公室正制訂成立該人工智能研發院的具體計劃。若香港在STEAM教育方面亦能配合得宜,將會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