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鏡/把握土地供應主動權\蔡樹文
特區政府發展北部都會區,提速提效推動土地供應和創造容量,對於有意見指涉及填海的大型發展計劃,會否產生「供應過量」,官員表示計劃尚在研究階段,包括如何應對水流等技術考慮及挑戰。
香港的地產市道出現波動,背後原因複雜,若僅僅將樓價升跌歸咎於一些未開展的計劃,並不現實。不能將短期樓價升跌作為發展計劃應否繼續的討論焦點,否則只會掉進長期以來香港樓市形成的惡性循環。
香港樓價長期高企,超出不少市民負擔能力。對於想改善居住環境的市民,因為資金有限,儲錢進度趕不上飆升的樓價,買二、三百呎的「蚊型樓」只是將貨就價,權宜之計,即使已經「上車」,亦希望有能力「樓換樓」,讓居住環境舒適一些、寬敞一些。
樓價維持在普羅市民可負擔水平,以及有機會改善居住環境,需要政府有足夠土地儲備,並牢牢把握土地供應主動權。當前香港樓市的波動,關鍵在於樓價是否符合置業者對樓價的預期,政府已經有周詳的長遠房屋計劃,應可滿足各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