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十三太保」爭鋒 經濟大省拚勁十足

  圖:「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已成為「蘇超」的代表性口號。
  圖:「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已成為「蘇超」的代表性口號。

  「蘇超」的賽場上演了一場「十三太保」爭鋒的現實版,13支以城市命名的球隊,用綠茵場上的勝負、球迷間的調侃、文旅資源的暗戰,將江蘇各市的經濟實力、文化底蘊與城市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有媒體評論分析,「蘇超」背後的「造梗大賽」表面上是全省各地球迷們之間的調侃,但實際上卻是江蘇13座城市之間的一種相互展示與營銷。

  城市研究專家、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長牛鳳瑞分析稱,「蘇超」的紅火,其賽事效應進一步外溢到文旅、城市歷史文化的展現等方面,進而從更大程度上拉動經濟發展。「蘇超」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城市文化、美食、非遺等都可以通過這個平台進一步展現。

  「南京發布」的文章稱,打吡的梗之多,源自人文底蘊之深,更源自發展態勢之強,這是屬於全國經濟第二大省的「凡爾賽」。現代城市的IP之爭,其背後是發展路徑之爭,也是製造破圈效應的自豪感之爭。人文、產業、城市氣質,互為因果更互相成就,共同構建了城市的魅力。

  牛鳳瑞分析,中國一個省份可能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的幅員,每個省域都有相對特定的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挖掘文化特色,將這些豐富的文化特色展現出來,需要合適的載體。在江蘇,「蘇超」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