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猝逝 揭C型輪狀病毒首襲港
瑪嘉烈無關聯女病人同染疫 衞署料社區有零星病例
今年2月瑪嘉烈醫院腫瘤科3名醫生先後染疫,其中一名年輕醫生病發三天後不治。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經調查證實,離世醫生感染C型輪狀病毒,為香港首次發現該病毒。負責調查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昨稱,死者血液病毒載量極高,判斷死前嚴重腹瀉及高燒。事後團隊化驗逾900病人糞便樣本,發現一名29歲女病人同染該病毒,曾持續腹瀉8天,現已痊癒。兩人雖無關連,但病毒基因排序很接近,相信兩人可能都曾進食未完全煮熟海產而染病,有理由相信社區已現零星病例,但未構成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昨在電台節目表示,驗出感染該病毒的29歲女病人,因持續8天每日8至10次腹瀉到急症室求診。化驗顯示,她與瑪嘉烈醫院離世醫生感染的病毒基因排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初步判斷無直接關聯,「兩人C型輪狀病毒和症狀高度相似。」至於瑪嘉烈醫院其餘兩名痊癒醫生的糞便樣本均未驗出該病毒,確認疫情未有在院內傳播。
袁國勇坦言目前對C型輪狀病毒了解非常有限,根據文獻,該病毒在成人中通常僅引起輕微腹瀉,故記載不多,對其引發的併發症和嚴重程度認識不足,香港僅發現該兩宗病例,難以全面掌握病毒特性。本港輪狀病毒引致腹瀉個案大多屬A型,感染C型輪狀病毒後會引致缺水,間中引起敗血症,亦有機會引起炎症細胞因子風暴,令多種器官衰竭,病毒亦可進入腦部引致病人抽筋。
袁國勇呼籲市民要徹底煮熟食物,注意手部衞生。一般情況出現肚瀉無須立即止瀉,只需補充足夠水分或電解質,如情況嚴重就必須立即求醫。
ICU今起提供C型輪狀病毒測試
醫管局表示,與傳染病科專家商討後決定,由今日(3日)起在各公立醫院深切治療科病房提供C組輪狀病毒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服務。患腸胃炎需入住深切治療科病房的病人,如糞便樣本對其他細菌或病毒檢測呈陰性,將獲安排有關檢測。醫護人員會根據病人檢測結果提供合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