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煙香港 指日可待
龐愛蘭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健康城市聯盟(香港)副主席
適逢上星期為「世界無煙日」,今年主題「戳穿誘惑:揭露煙草和尼古丁製品行業的策略」,直指煙商美化致命產品伎倆。這場在香港持續數十年的公共健康戰役,正迎來關鍵轉折。身為禁煙工作者,最欣慰莫過於見證理念扎根下一代,當年帶兒子穿梭無煙展覽及活動,他為參加者蓋章換禮物的身影歷歷在目。十四歲時,在校門外有同學向他遞煙,他因「吸煙傷身」而堅拒,正是多年熏陶的珍貴成果。如今他已成為守護市民健康的家庭醫生,印證教育的力量。
今年世界無煙日啟動禮上,前女藝人麥雅緻與女兒分享的戒煙故事尤為動人:丈夫張頴康因愛女一句「不喜歡爸爸吸煙」而決心戒煙,女兒更設計「戒煙獎勵貼紙計劃」,每日親手為父貼上無煙標記,以親情取代尼古丁依賴。這般溫柔堅韌的家庭力量,恰是政策外不可或缺的支柱。
活動更見證政府跨部門強強聯手:衞生署、海關和消防處。近年查獲的新興「太空油」毒品滲入電子煙,成分隨機如「抽盲盒」,誘使青少年從好奇墮入成癮深淵。立法會審議的《控煙法例修訂條例草案》:禁加味煙、重罰售煙予未成年者等「控煙十招」,誓要斬斷毒煙鎖鏈。
坊間質疑控煙損害經濟,但數據證實無煙環境反成旅遊業復甦關鍵。試問旅客誰願忍受街上二手煙?誰樂見景點煙頭遍布?當新加坡、澳洲等嚴格控煙地區躋身旅遊勝地,香港極需急起直追。衞生署署長林文健直言,煙商以包裝設計、果味添加美化致命產品,新例推行「全煙害警示包裝」正是反制之道。
從兒子拒煙的傳承、張頴康家庭的親情抗癮,到政府修例遏止煙害蔓延,每一環皆為「無煙香港」拼圖,當教育、家庭、政策三軌並進,清新香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