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劇混亂/美法院裁定特朗普越權 叫停多項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28日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PPA)向全球多國徵收「對等關稅」等多項關稅的行為越權,下令撤銷這些關稅措施。特朗普政府隨即提出上訴,最快或於30日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這項裁決是本屆特朗普政府遭遇的最大司法挫折之一。貿易專家和律師認為,該裁決及後續的法律戰恐令美國貿易政策更加混亂,全球經濟或將持續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大公報訊】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這項最新裁決,針對的是美國5家小企業和美國12個州分別於4月14日和4月23日對聯邦政府提起的訴訟。
汽車及鋼鋁關稅不受影響
裁決書指出,IEPPA沒有授權美國總統出台任何全球性關稅令、報復性關稅令和非法交易相關關稅令,因此撤銷了依據IEPPA徵收的關稅;總統通過行政命令徵收關稅,實質上是行使本應屬於國會的立法權,這違反了三權分立的原則,且國會將「不受限制的關稅權力」授予總統也是違憲的,認定特朗普已逾越其行政權力範圍。
最新判決將阻止特朗普政府上台後推動的大部分關稅措施,包括2月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商品分別加徵的關稅,以及4月2日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的所謂「對等關稅」。但美國政府依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徵收的25%鋼鋁關稅和25%汽車關稅不受該判決影響。
喬治·梅森大學法學教授索明表示,該判決意味着所有美國進口商都不必繳納本起訴訟涉及的關稅,而非只有判決中所涉及兩起訴訟的原告。
特朗普政府在法院宣布裁決後立即提起上訴。白宮29日稱,最快或於30日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由美國國會設立,負責處理包括關稅在內的貿易相關專門糾紛,法官由總統任命。審理此次訴訟的3名法官分別在里根、奧巴馬和特朗普擔任總統時獲得任命。
美國貿易談判陷混亂
白宮發言人德賽回應稱,美國面臨的貿易逆差構成「國家緊急狀態」,削弱了國家實力,不應由未經選舉產生的法官來決定如何妥善應對國家緊急狀態。他指出,特朗普將「動用一切行政權力來應對這場危機」。白宮副幕僚長米勒則表示:「司法政變已經失控。」
美媒指出,本次裁決將給予行政部門最多10天時間來完成停止徵收關稅的程序,而目前大多數相關關稅都處於90天暫緩期內。法律專家認為,最新裁決對特朗普的關稅議程是一次顯著打擊,相當於全盤否定了特朗普第二任期關稅戰的法律基礎,但「事情遠沒有結束」。
高盛分析師表示,特朗普政府仍能利用其他關稅工具來徵收關稅,例如《1930年貿易法》第338條,允許總統對「歧視美國」的國家徵收最高50%的關稅。該法律無需國會同意,此前從未被使用過。
輿論普遍認為,這項裁決將使美國與眾多貿易夥伴之間的談判陷入更大的混亂。前美國貿易官員卡特勒指出,美國的貿易夥伴,或許會停止「作出更多妥協」,直到美國司法體系給出更明確的答案。市場調研機構「文藝復興宏觀研究」分析師表示,隨着後續法律戰開打,對商業投資和經濟構成壓力的不確定性將會延長。
中國外交部:保護主義不得人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表示,在關稅問題上,中方已經多次闡明立場。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終究不得人心。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當天表示,美方推出單邊關稅措施以來,不僅沒有解決自身任何問題,反而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干擾企業生產經營和民眾生活消費,損人不利己,在美國內也引發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中方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徹底取消單邊加徵關稅的錯誤做法。\(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