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在變化 服務亦須變

  蔡思行 學研社成員 歷史研究者

  在香港生活一段長時期,而又能夠不劃地自限,眼界放及內地以至世界各地,或許對香港飲食和服務業有一個印象︰香港飲食和服務業水平可以幾十年不變,收取服務費而沒有服務。有時做顧客不禁慨嘆︰「貼錢買難受!」

  平心而論,如以港式茶餐廳為例,它們的衞生和服務水平自然較幾十年前進步。記得小時候一間已入商場、非「街坊式」的茶餐廳,地面永遠污水處處,「小強」不時在腳下穿插,伙計恒常大力放下水杯餐具。那時還沒有禁煙,煙霧瀰漫,星期三和星期六賭馬時間幫襯的話,吃一碟炒飯,總有被「加料」或「減料」的心理準備。由於炒飯有鑊氣,那時的顧客對這些服務和衞生水平的起起落落,都有一定包容心。

  時移勢易,現時香港茶餐廳自然沒有上述的情況,但顧客的包容心也消失了。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往幫襯快餐店堂食,我們都是購買食品後,自行用托盤拿到餐桌享用,但早於疫情前已可以在叫餐時要求提供送餐服務。疫情影響和內地相關餐飲經驗的引入,多了QR code點餐,食客直接先找位置,再QR code點餐等待送餐,有以往想不到的服務,而且不收服務費!

  科技方便生活,但不是拿走人性化的服務。幫襯一間連鎖西餐廳,服務費是10%,點餐用QR code、自己行出去埋單,想叫一杯熱水洗餐具,侍應難見一面,見到了,結果拿了一大樽熱水,要自行小心倒水了。付了服務費而沒有貼心服務,有時快餐店忙於做外賣而堂食出餐慢,我們不如還是外賣兩餸飯?

  振興香港飲食和服務業有沒有靈丹妙藥?三十多元的兩餸飯,好食不好食都容易接受,六七十元的快餐或茶餐,分量只會較兩餸飯小,平民百姓是為了什麼付多一倍價錢?或許,就是換來我在一港式快餐店收拾餐桌嬸嬸聽到的窩心話︰「你要唔要熱茶?你要唔要牙籤?慢慢享用!」這是二十年前想像不到的情景。現時香港服務業管理人員需要各出奇招,讓顧客有良好的堂食和購物體驗。